中生代人才短缺 可設研發中心交流

張振鴻 2015/07/15 16:58 點閱 4751 次
杜紫宸認為,政府可以考慮在矽谷(見圖)成立國際研發中心,促成人才交流。(photo by Christian Rondeau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杜紫宸認為,政府可以考慮在矽谷(見圖)成立國際研發中心,促成人才交流。(photo by Christian Rondeau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張振鴻台北報導】台灣推動生產力4.0面臨人才短缺問題,需培育中生代人才並與國際研發做鏈結。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認為,目前中生代缺乏國際觀與磨練,未來恐造成領導人才不足,進入創新創業黑暗期。他建議,政府應主動或鼓勵民間企業設立研發中心,以匯集國內外人才,加強與國際研發的交流與連結。

杜紫宸14日在「台灣競爭力高峰會」上表示,台灣要推動生產力4.0的產業轉型策略將面臨3大挑戰,包括如何激發創新與創業精神,以貫徹產業結盟加值轉型;面對中韓星的取代性競爭,我國必須和國際研發連結;最後則是如何吸引外國人才及留住本土菁英。

【研發與教育為根本】
「智慧機器人並不是要用來替代人力,而是要和人力合作。」杜紫宸認為,如何使機器人高度智能化達到人機協同作業,中間一個重要的環節在於研發,因此相當需要厚植以人才為根本的競爭力。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也認為,科技研發和教育實力才是企業競爭力的基礎。

但根據「全球人才2021」的研究指出,台灣到了2021年會是世界主要40個國家中,關鍵人才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目前3、40歲的中生代欠缺國際觀和磨練。」杜紫宸指出,現在的中生代很多沒在國外念博士,也未曾與世界的菁英交流,只待在台灣內部埋頭研發,經驗和視野普遍比不上曾到國外洗禮的上一代,「台灣科技產業未來將面臨領導人才嚴重不足。」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史欽泰說,大企業最容易面臨的困境就是轉型不易,因此需要有新思維或具備跨領域、跨文化的新一代人才來徹底破壞與重建。「目前一般大學教育及MBA學位學程都還做不到。」史欽泰指出,必須再設計及提供具創意、創新的課程教育給中生代產業人士,刺激他們的思維。

【成立國際研發中心】
至於如何與國際研發連結,並留住人才?杜紫宸建議,應由民間或政府設立國際研發基地。「以財政策略或租稅減免等政策工具,鼓勵企業大膽研發。」杜紫宸說,民間企業效率高,研發的技術在商業化機率上較大,但通常單一企業不願技術分享。

杜紫宸指出,由政府出面所設立的研發中心可選擇在國內或矽谷。在國內設立的好處是能以台灣為核心,提高我國在國際研發社群的領導地位,但可能排擠其他學術單位的經費。「在矽谷可就近與美國大學合作,利用國際間的頂尖人才一同交流。」杜紫宸說,缺點是研發經費可能需要10年以上才能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