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短波】藝術擬造氣候 象徵末日浩劫

張振鴻 2015/05/20 20:16 點閱 4644 次
《氣候幻事》展覽以抽象幻想的手法,將「氣候」與藝術結合。(photo by 鳳甲美術館提供)
《氣候幻事》展覽以抽象幻想的手法,將「氣候」與藝術結合。(photo by 鳳甲美術館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張振鴻綜合報導】近年小說與科幻電影中常出現的氣候災難題材,也成為了美術展覽的主題。台北鳳甲美術館集結10位國內外藝術家參與的《氣候幻事》展覽,將水瓶、海報及小短片等素材結合,提出對當代社會環境、生存、資源分配等議題的想像與批判,幻想的意念中又帶有真實的象徵。

策展人方彥翔表示,《氣候幻事》展覽透過廣義的「氣候」或是「擬造氣候」來重新理解當代文明中,種種力量如何在文化、地理中交會。特別是當世界面臨末日浩劫時,美術館中的藝術品還能發揮甚麼作用?例如一件裝著書籍碎紙的瓶子,便象徵人在危難時,連藝術書籍也只能拿來作為救命物品。

方彥翔說,《氣候幻事》是將自然界的「氣候」與「文化」做結合,以幻想敘事的手法,同時呈現人文作品經驗與敘事理論研究的兩個方向,希望帶給大眾更多反思。

近代畫家首件國寶 林玉山《蓮池》中選

【台灣醒報記者張振鴻綜合報導】著名膠彩、水墨畫家林玉山的《蓮池》通過指定為國寶,成為台灣近代畫家第一件國寶級作品。國立臺灣美術館去年11月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提報林玉山、陳澄波與林之助3人的4件重要典藏作品進行分級,經過文化部專案小組勘查會議及古物審議委員的審查,林玉山的《蓮池》於日前正式公告為國寶。

林玉山膠彩畫鉅作《蓮池》描繪嘉義市北郊牛稠山的大蓮池,以淡薄的金泥色調烘托出獨特的暖意與靈性氛圍,表現出藝術家構圖設色的灑逸境界及文人意涵。作品既表現出西方寫實觀念,又具東方繪畫特色與臺灣風土色彩,在臺灣美術史的定位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國美館同時呈報的陳澄波《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淡水風景(淡水)》以及林之助《朝涼》等3件作品則通過指定為重要古物。陳澄波除了是知名畫家,也曾為嘉義市第一任議員,林之助則被譽為「台灣膠彩畫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