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作家週 流亡華人跨界演出

陳昱穎 2015/03/17 16:20 點閱 7580 次
第1屆「2015台北國際作家週」上,史上第一位獲得「德國書業和平獎」的華人流亡作家廖亦武站在《禁書牆書雕塑》裝置藝術前。(photo by陳昱穎/台灣醒報)
第1屆「2015台北國際作家週」上,史上第一位獲得「德國書業和平獎」的華人流亡作家廖亦武站在《禁書牆書雕塑》裝置藝術前。(photo by陳昱穎/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陳昱穎台北報導】「我覺得318學運的民主訴求非常值得讚賞!」史上第一位獲得「德國書業和平獎」的華人流亡作家廖亦武17日說,他這次是得獎後首次來台,參與「2015台北國際作家週」。曾任《紐約時報》攝影記者、中國知名紀錄片導演杜斌則對於能夠來到台灣感到欣慰,他表示,「我做為一個喝著台灣詩人和作家乳汁滋養長大的大陸人,內心很感恩。」

第1屆「2015台北國際作家週」訂16日至22日在台北舉辦講座、頒獎典禮等活動,作家包括廖亦武、杜斌、京不特、孫越(中國籍)等,他們的表現都在國際上備受肯定,其中廖亦武18日安排和台北市長柯文哲見面。獨立中文筆會會長貝嶺指出,作家週將有許多跨界合作,包括和音樂、舞蹈家一同演唱、吟詩、跳蹈等表演活動。

活動期間正好跨越318學運一週年紀念,貝嶺表示,作家們有可能會和參與學運的學生互動。廖亦武受訪時說,318學運令他聯想到1989年北京天安門事件,學生要求民主卻遭到鎮壓,但在台灣318學運「透過民主來改變台灣的走向,我覺得是值得效法的。」他認為,共產黨對台灣的貿易行為多和政治牽扯,因此「永遠不要對獨裁家的政治抱任何希望。」

關注中國社會弱勢、曾拍攝法輪功學員受酷刑紀錄片的杜斌表示,「我的文學啟蒙是台灣的文學詩人作家,至少有50位以上,如果沒有這些詩人或作家,就沒有今天的我。」他說,包括洛夫、瘂弦、余光中、杜十三等都對他影響深遠,雖然第一次到台灣,但台灣對他來說,卻是非常親近的。

藝術家陳文祥則在台北教育大學中設計《禁書牆書雕塑》裝置藝術,擺滿禁書的兩個書櫃前,佈滿鐵絲網及叉叉狀木條,但其中一個書櫃後卻留下空間,代表穿透,陳文祥說,「這象徵威權的體制可以把肉身關起來,但關不住民主和理想生活的精神。這樣的精神會穿透鐵絲網、圍籬和高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