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傑出 119名學者獲表揚

賴義中 2014/05/21 19:49 點閱 3831 次
科技部21日頒發學術研究獎項予119名傑出學者。圖為獲「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的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教授張建國。(photo by 賴義中/台灣醒報)
科技部21日頒發學術研究獎項予119名傑出學者。圖為獲「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的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教授張建國。(photo by 賴義中/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台北報導】研究有成,國家嘉獎傑出學者。科技部21日頒發學術傑出研究獎項予119名學者,年齡囊括老中青三代,研究領域百花齊放。科技部長張善政表示,這119名學者雖然都是社會菁英中的菁英,但學術研究的過程充滿不為人知的艱辛,獲獎實至名歸。

代表領取「傑出特約研究員獎」致詞的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教授張建國說,學術研究的路上要忍受很多孤獨和挫折,成功只是偶爾的事,他感謝家人能長期忍受他因研究帶來的各種不便。

現年60歲的張建國早年研究地中海貧血症、蠶豆症和推廣產前診斷,20年前已讓地中海貧血甲、乙型可成功被診斷出來;他也從分子診斷研究脊隨性肌肉萎縮症,在2000年成功建立世界第一個小鼠模式。近年他則轉向基礎研究,探討無編碼RNA尚未明朗的功能和特性。

中興大學精密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洪瑞華代表領取「傑出研究員獎」時表示,她是「20年磨一劍」才獲得這個獎項。她也感謝研究同領域的丈夫武東星,兩人過著數十年的「研究即生活」,互相扶持提攜,方有今日成果。

同獲「傑出研究獎」的中研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王子敬,曾在瑞士歐洲粒子物理中心作博士後研究,1997年加入中研院後專攻微中子與暗物質物理。他在核二廠主持微中子實驗室,研究微中子與電子交互作用的關係,頂著濃厚香港口音的他說,希望能夠藉此在尋找「暗物質證據」的路上繼續前進。

代表領取「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致詞的台大醫學系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陳彥元關注醫療在社會面向的問題,包括媒體對醫療決定的影響力,例如加護病房中葉克膜的使用是否受媒體渲染,和拒絕急救的決定權應歸誰;此外,他也研究醫學系選才的背景,是否能夠呼應社會各階層的代表性,而不是只來自家世良好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