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字」一向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名字最被在意之處是,是否與「運勢」有關?客觀來說,名字與運勢之間,並無科學方法可以驗證。但命理書上,常會舉名字與大凶或大吉者關連的例子,讓人不敢完全輕忽。
也常見有些大企業,花大錢徵求為其品牌冠上響噹噹名號的事,但與名稱有關的課題,並不僅限於此。
從比較看出差異
一些比較形容詞,例如高檔、低階、大道、小路等,一看就了解程度差異。醫學上也有單純切除術與複雜切除術之分,代表工作難易與支付點數不同。
不過,「比較」有時很單純,有時卻會浮現「歧視」、「看輕」的意思。例如高額自費健檢,原本稱為「高價」健檢。但花得起錢是大爺,花不起難道就是賤民嗎?費用較少或使用公費的健檢套組,稱為「一般」健檢,相對的,「高價」看了就是礙眼,所以改稱「全身」健檢。
病房原也有頭、二與三等之分,為了消除貴賤感覺,所以改稱單人、雙人及健保床。飛機艙等也是類似,原本是用數字表示差異,但後來都改成較不敏感的商務艙與經濟艙,有些飛機已根本不設頭等艙了。
高低階均有存在價值
有些工作從比較中分出不同程度,就只取較佳而淘汰較差的,但有更多行業,則不同程度有不同用途,並非低檔的,就完全沒有存在價值。
所以,晶片製程28與40奈米,相對於5與7奈米,前者落後,後者先進。但「落後」製程卻仍用途廣泛,豈可如此稱呼?所以科技人就給這些後段者取了個「成熟製程」的名稱。「先進」與「成熟」,看起來就不像有高下之分了。
乍看「金服」兩字,以為是穿金戴銀,結果原來是「金融服務」。「金控」與「金服」,一個強調本業管理,另一著重服務感受,格局不同,難怪「螞蟻金服」曾稱霸一時。小時常吃沒什麼稀奇的「粉圓」,被改稱「珍珠」後大爆發,成了跨國行銷的熱門飲品。
時空不同 寓意有別
放在「人間」的大資料庫,命名為「雲端」,就讓人飄飄然,有居高臨下、睥睨凡俗的優越感。朝令夕改,改稱「滾動管理」,就可抵擋一切訕笑。換了位置,並非腦袋也換了,只是「時空不同」。名稱真的學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