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藍色國土 台灣切斷中國海權

邱惠恩 / 記者 2014/05/09 18:48 點閱 3404 次
台灣位在南中國海北上的海上交通線上,台灣海權若強大,將可攔腰切斷中國海權,使其難以集中海軍力量、阻止其成為東亞海上的霸權。(photo by海巡署)
台灣位在南中國海北上的海上交通線上,台灣海權若強大,將可攔腰切斷中國海權,使其難以集中海軍力量、阻止其成為東亞海上的霸權。(photo by海巡署)

【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台北報導】「台灣是掐住中國海權的咽喉之地!」海軍退役中將蘭寧利9日指出,台灣位在南中國海北上的海上交通線上,戰略地位至關重要。海軍實力在於「力量、數量、意志的集中」,國防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上校教官林文隆表示,台灣海權若強大,將可攔腰切斷中國海權,使其難以集中海軍力量、阻止其成為東亞海上霸權。

蘭寧利表示,整個東亞區域安全都靠海洋作為媒介與通路,而我國又位在東亞區域最重要的「制扼點」,如同「咽喉」一般,是整個東亞海上交通往來的必經之地。

【型塑藍色國土戰略】
「台灣四面環海、資源貧乏,國家安全繫於堅強的海是軟硬體實力。」蘭寧利說,我國曾經享有短暫兵力優勢,但海軍兵力籌建耗時費力,一艘驅逐艦從構想到成軍,需十年以上;然而我國「藍色國土」未有全民共識,加上政客型將領短視、無知、不敢負責,讓海事限於完全停滯的狀況。

蘭寧利進一步指出,「首戰即決戰,千彈齊發、海空皆毀,萬軍登陸,決戰陸地」的思維錯誤,長期以來,台灣戰略格局完全由「黃色國土」思維把持住,台灣若遭受攻擊,第一線當然是海軍,需要運用海洋地略特性「制人」。

林文隆認為,台灣與海洋有關的相關部會約21個,統籌海洋事務的「海洋事務推動小組」卻不包括國防部跟外交部,需要有跨部會的制度性策略夥伴機制,制訂出「國家級海洋戰略」政策。

「台灣的海洋教育大多是海產教育,」海洋大氣海洋局局長崔怡楓笑說,學校老師曾反映,教科書中的海洋教育大多是吃喝玩樂的海產教育,老師根本不知道甚麼是海洋教育的內涵。

【台海勢影響東亞區域安全】
美國總統歐巴馬甫結束亞洲拜訪行程,中國就派出約80艘船隻航進西沙群島,並將深海鑽油井運往爭議性海域,分析師認為,此舉不僅是中越領海主權爭議問題,也挑戰華府與東協國家對於南海爭議的共識。

林文隆指出,亞洲南海雖只佔美國全球海事份量4%,但為了不失去東亞海上控制權,一直散布中國海事權危險性,試圖「加碼進場」;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也認定自身是歐美國成員,而非亞洲,加上《美日安保條約》,使美國得以在東協海權上有一席之地。

「若台灣傾中,日本將『重新亞洲化』,中國在東亞區域海上,是名符其實的霸權。」林文隆說,一國的海軍實力在於「力量、數量、意志的『集中』」,若我國傾中,日韓與菲、越等國將無戲可唱,中國順利集結海權、接管整個東亞海權;若我國傾美,即可成為掐住中國海權的咽喉,突破上下連成一線的情形。

9日「水下技術研討會暨國科會成果發表會」發表會,由海洋及水下技術協會、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海洋休閒觀光系、台灣大學工學院海洋技術中心聯合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