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北大開講 強調仁與均

彭書穎 2014/05/08 22:43 點閱 2715 次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北大進行新書發表會並發表演講。(網路截圖)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北大進行新書發表會並發表演講。(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彭書穎綜合報導】「注重仁與均,中華文明才能被世界看到!」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8日在北京大學進行新書發表會,演講中除了強調國家的年輕人不僅要會生氣、更要會爭氣,並強調兩岸的溝通重點不是「聲音大就有道理」,而是有「共同的語言」。他並提出「仁與均」的中華新價值,認為只有從這兩點發展,才能讓世界對中華文明刮目相看。

【仁與均是中華價值】
「民族和市場經濟的價值,不如『仁、均』這兩個字有意義。」宋楚瑜在會中倡議以「仁」與「均」為主的「中華價值」。「仁」不僅是人和人、人和自然的相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和自然之間要和諧相處,民族之間要和平共存,是人和社會的黏著劑與潤滑劑。

而「均」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台灣在蔣經國總統時期,就在「追求均富、照顧中下階層」的事情上做得很好,可以成為中國大陸的借鏡。唯有靠著「仁與均」,才能從心理、思想上來引發世界的共鳴,讓全人類對中國人與中國文明刮目相看。

宋楚瑜指出,今年是甲午年,所有中國人都不會忘記120年前慘痛的教訓與恥辱。面對過去、面對強權,我們需要有「生氣不如爭氣,自強而不自滿。」的態度。國家進步不只是要有會憤怒生氣的年輕人,更要有爭氣的年輕人,才有未來揚眉吐氣的中國;有爭氣的中國人、才有爭氣的中國。

【兩岸需要共同語言】
發表會上宋楚瑜也發揮語言天份,分別用國語、台語及湖南方言說「我是中國人,我也是吃台灣米的台灣人,我也是喜歡吃辣椒的湖南人。」他表示,兩岸有不同的生活環境,但有共同的血源及相同的文化涵養。雖然在許多事情上會有不同的意見與聲音,卻一定要有相似「邏輯與科學思考」的共同的語言。

藉著《如何寫學術論文》新書發表的機會,宋楚瑜以毛澤東所說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例,強調唯有以有邏輯與科學的思維方法、講道理,才能讓真理愈辯愈明。他更意有所指地說:「不是大哥永遠說的對,聲音大的就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