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綜合報導】談到奈及利亞,人們首先想到的不外乎「油元」這項天賜的財富。自1956年首座油井開挖以來,尼日河三角洲周邊已開鑿逾600座油田,讓奈國成為世界第6大、非洲第一的石油出口國,在過去數十年間搏得高經濟成長。然而,過去作為奈國經濟發展火車頭的石油產業,不僅慢了下來,更是弊病叢生。
據奈國統計局資料,2011至2013年石油所佔的GDP百分比為40.86%、37.01%和32.43%;調整後的衰退相當驚人,一口氣跌落至17.52%、15.89%和14.40%,不僅比例大幅減少,甚至有逐年衰退之勢;統計局長卡勒認為,這象徵奈國經濟結構已逐漸轉型為多元經濟。事實真是如此嗎?
【儲量減、油價高】
南非《商業日報》指出,奈國石油儲量在石油國家出口組織(OPEC)中名列第8,截至去年,實際儲量為371億桶,今年3月則降至了350億桶;當局盼能在未來幾年中藉開鑿新井將儲量提升至400億桶,但新井的成功率和數量卻不樂觀,從2005年的20座,到2011年僅成功開挖3座,儲量問題將是第一個隱憂。
《國家地理雜誌》報導,作為日產2500萬桶原油的出口大國,在拉哥斯等大城的街頭,人民排隊搶購汽油卻是司空見慣的景象。事實上,奈國在過去10年間有5年出現燃料短缺,主要是由於奈國雖出口大量原油,卻因國內僅有4座老舊精煉廠,無法自產民生必需的機、汽、柴油,只能仰賴油商進口。此外,由於電力供輸系統缺乏,民眾多自備發電機,又抬升了市場價格,這是第二個隱憂。
【盜油盛、貪汙多】
第三項隱憂是所謂的「油老鼠」。奈國盜油情況猖狂,除被盜走的部分外,管線毀損則導致更多油外溢流失,每日估計因此損失50萬桶原油,而根據媒體去年7月的分析,奈國在2009至2011年間流掉了109億美元的潛在收益;外溢的原油則污染了地下水和周邊的海域。
2011年,非營利機構「油元觀察組織」將國營的奈及利亞石油公司(NNPC)評為世界最不透明的石油公司;奈國石油資源部翌年的調查報告指控,NNPC藉低價販售油氣與國內外廠商,讓政府損失290億美元,另一項調查則發現NNPC虛報了68億美元的進口支出。
今年2月,前央行總裁薩努西在國會報告時指出,NNPC因貪汙這類等人為操作不當因素,在過去2年間讓政府損失逾200億美元;他在2週後就遭清算去職。NNPC掌控國內所有油元和油品的流動,卻從不公開財報,對石油收益占財政歲收逾3分之2的奈國來說,損失重大。薩努西指出,國際油價仍在每桶百元以上的高點,奈國收益卻逐年下降,其中顯然有鬼。
此外,奈國尚有囤油、罷工、外資競爭及取消補貼等問題,非洲環境銀行能源分析師歐尼總結得好,「石油部要處理的議題堆得跟山一樣高,我不認為這是在短期內能解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