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為減少進口食品輻射檢驗成本,衛福部食藥署擬與日本交流協會合作,希望日方能提供其國內檢驗合格證明,由日方比照該國食品出口歐美模式,提供乳製品、蔬果、水產、肉品及茶葉等食品輻射檢驗證明,再由食藥署評估是否將部分確認安全的進口食品,由現行「逐批檢驗」改為按比例抽驗。
日本自2011年3月發生福島核災後,包括冷藏及冷凍蔬果、冷藏及冷凍水產、乳製品、嬰幼兒食品、飲水、海草等8類產品輸入我國時,都由過去按比例抽驗,改為全數逐批檢驗,並自該年3月25日起,暫停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及千葉等5個地區的食品輸入。
此外,該年年底日本進口茶葉及茶葉粉驗出微量輻射,雖仍在我國標準範圍內,食藥署也將茶類產品列為逐批檢驗項目。
目前除中國及我國停止福島等5個「高風險」地區食品進口外,各國都已改由日本檢附輻射檢測合格證明文件,再搭配各國海關抽驗的方式進行進口把關。
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日方基於出口產品都已檢驗合格,對檢附證明意願不高,食藥署則希望比照歐美進口日本食品模式,因此透過日本交流協會,將願意配合的日本廠商納入合作計畫,檢附報告供我方比對檢驗結果是否相符。
該計畫預計於5月底展開,若日方提供的檢驗數據,與食藥署委託原能會檢測的結果一致,則食藥署將重新評估參與計畫的廠商所輸入之產品,是否將由逐批檢驗改回按比例抽驗;至於不願意檢附證明的產品,若屬前述8類食品及肉品、肉類加工品、茶葉及茶葉粉,過海關時仍進行逐批檢驗。
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方紹威指出,我國對各種食品輻射含量的規範,主要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及歐盟標準;但日本在核災後,已將乳製品與嬰兒食品訂為全球最嚴格的每公斤50貝克,飲料及飲用水則為10貝克,目前我國在海關查驗進口食品,都採日本標準。
原能會核研所副研究員邱鍠盛解釋,原能會以「高解析度純鍺偵檢器」搭配現階段國際通用的「加馬射線光譜法」檢測食品,定性部分可測得每公斤10貝克以上輻射,定量則為1貝克;自2011年3月中至2014年4月上旬為止,已檢測5萬1千餘件日本輸入食品輻射含量,全數符合標準,且茶葉類產品自從去年底已幾乎為零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