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財長:企業價值在於社會責任

賴義中 2014/04/24 18:57 點閱 3192 次
前財長呂桔誠24日應工商協進會之邀發表演說,探討企業與社會責任的關係。(photo by 賴義中/台灣醒報)
前財長呂桔誠24日應工商協進會之邀發表演說,探討企業與社會責任的關係。(photo by 賴義中/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台北報導】「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前財政部長呂桔誠24日為企業家講解社會責任,引聖經詩篇中的一段話作為總結。他說,企業營運唯有依循公平正義,社會才能安定,處事誠實才能受恩惠,企業獲利來自社會,自應回饋予社會。

呂桔誠24日受工商協進會邀請,以「冷靜的頭腦與溫暖的心─談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為題發表演說。

【企業來自社會授權】
呂桔誠引述19世紀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和佛賽特(Henry Fawcett)的話表示,經濟學家當擁有「冷靜的頭腦和溫暖的心」,願意進入一般庶民困苦的生活中,並持續努力、永不滿足地為百姓求得富足;經濟學家不僅是要訓練有素,還要有明晰而高貴的思想。

「企業目的已從傳統上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演變至今日為全體利害關係人創造最大價值。」呂桔誠說,企業是因為整體社會的授權才能成立,若只追求己身利益最大化,卻無法澤被社會,其存在就是有問題的。

【雀巢奶粉前車之鑑】
若以前陣子令社會惴惴不安的食安議題舉例,「最好的例子就是嬰兒奶粉,人類為此已奮鬥了80年。」呂桔誠說,人造奶粉開發之初,在開發中國家大量傾售,若使用得當,能作為母乳的補助;若使用不當,反而引發諸多問題。遺憾的是,由於缺乏乾淨飲水和貧窮百姓不識字,飲用奶粉反而促成嬰兒死亡率升高,而眾矢之的就是當時最大的奶粉商雀巢。

奶粉象徵了一連串無止盡的抗爭史。他說,從1939年牙買加醫生威廉斯首度向世界宣告,「雀巢奶粉在開發中國家造成的嬰兒死亡應被視為謀殺」,到1970年代,歐美國際組織開始聯手批判雀巢在行銷和宣傳上的不道德策略後,雀巢面臨到經營的極大困境。

【公平正義回饋社會】
呂桔誠說,企業面臨「效率」和「效能」的抉擇,「效率」衍生自企業自由、自利、個人主義和資產等「合利」的內部要素,但外部社會關注「效能」,即紀律、公共利益、公平正義等關乎「合理」、促成社會穩定、安全的要素。

針對當前企業面臨的議題,他認為包括有害產品、性別和種族歧視、人權議題、差別取價、賄賂、廣告行銷、避稅和逃稅以及環境議題,均涉及只有單方得利,而無法以符合公平正義的方式,讓利益回歸到社會所有相關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