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拿錢賣命 過勞症無解

李昀澔 2014/04/23 17:41 點閱 3483 次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呼籲,衛福部應儘快將「護病比」納入醫院評鑑計分項目,以健保給付強制迫使醫院增聘護理人力。(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呼籲,衛福部應儘快將「護病比」納入醫院評鑑計分項目,以健保給付強制迫使醫院增聘護理人力。(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醫院申領補助,欲改善護士勞動條件,但逾4成醫院護理人力反而減少,淪為『以發錢消除過勞』。」醫改會23日召開記者會,質疑院方僅以25%的補助款用於增聘員額,卻有逾7成經費花在加班費及獎金,等於強迫護理人員「要錢不要命」。陽明大學社區護理所教授盧孳豔強調,應將「護病比」納入正式評鑑,才能徹底解決。

醫改會執行長、台大社工系副教授劉淑瓊指出,健保配合衛福部「提升住院護理品質方案」,自2009至2013年已提撥新台幣71億元,讓各級醫院用以改善護理人員勞動條件,卻有近43%的醫院「拿錢」後,護理人力卻減少;此外,只有4分之一的補助款真正用於增聘人力,其他都花在夜班、超時加班、提升薪資、獎金,甚至是禮券、配件、辦公桌椅、宿舍家具等「其他項目」。

【補助未專款專用】
被醫改會點名「減人還領錢」的「冠軍」是台北榮總,在2011年時申領5200餘萬元補助,護士卻減少近70人;北榮回應表示,現階段確實仍因招募不足,有50餘人的員額缺口,但本年度已有近190名應屆畢業生辦理服務意願登記,短期內可望填補人力。

事實上,近2年來全國護理人力已有約8千人回流,衛福部的計畫並非全無成效,但仍遭外界質疑補助成效不彰,「因為申領的機制有問題!」盧孳豔解釋,補助標準係由健保會前身之一的費協會提出,申領條件之一,是招募「新人」數量達到標準,「每年都有畢業生投入職場,但同時現有人力不斷流失,部分醫院護士人數當然不增反減。」

【護病比難解】
盧孳豔指出,護理界新人投入職場的半年至1年間,離職率逾7成,顯示健保補助款並未實質解決人力不足問題。政大勞工所教授劉梅君認為,這是因為目前無論是醫院代表或護理界提出的「護病比」標準,也就是單一護士與照顧患者床數的比值,都未列入正式評鑑,造成多數醫院都超標,甚至有地區級醫院白班護病比達到「破表」的「1比19」,大夜班達「1比30」的離譜狀況。

劉梅君呼籲,衛福部應儘快將護病比納入計分評鑑,以健保給付強制迫使醫院增聘人力;而依衛福部規劃,護病比已從2013年起試評,預計可能在2015年正式上路。盧孳豔強調,試評階段僅統計醫院整體護病比,應修正為分科計算,也就是急診、精神科、加護及普通病房的護病比應拆開討論,才能真正反映護病比與照護品質的關係。

【健保大餅有限】
「不能完全陷入『護病比』的迷思,」立委蘇清泉表示,國內護理界亟欲效法的日本雖有「1比7」的「奇蹟」,「但他們付出的代價,是都會區護理人力充裕,造成患者及醫療資源全數流向都市,造成更可怕的城鄉差距。」蘇清泉分析,護理界所提護病比版本,大、小夜班都是「1比13」,兩班「忙碌程度」不同,以此要求院方增聘人力,實務上難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