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綜合報導】常給人神秘、恐怖印象的蝙蝠,卻有保育環境的能力。研究者在泰國一處稻田發現,蝙蝠能有效捕食稻穀害蟲,每年避免2900噸稻穀損失,足以餵養2萬6千人多人,出口值達美金120萬元。
自古以來,蝙蝠常用來作為藥酒、食材,香港動物保護處調查指出,一隻伏翼蝙蝠每晚可進食超過4千隻小昆蟲,其中包括農作物害蟲與帶菌昆蟲,許多花果樹木都依賴蝙蝠(果蝠)授粉、傳播,是唯一一種可以翱翔天空的哺乳類動物,也是生物環境中的益蟲;但因為晝伏夜出的生活特性,小說、電影、神話等常將其描繪成陰森、恐怖的吸血鬼形象,讓人忽略了蝙蝠對生態環境的貢獻。
研究者將2005年與現在的蝙蝠在稻田中捕食水稻天敵白背飛蝨(white-backed planthoppers)的數據合併量化後,再與稻田收成量做模型交叉比對。德國哥廷根大學熱帶生態學系教授Wanger表示,每3百隻皺唇犬吻蝠(Wrinkle-lipped bat),每年能保護7百公斤的稻穀不受白背飛蝨的侵害,因此建議辛苦的農夫們,可在稻田中放置棲息箱來復育蝙蝠。
不過,查爾斯特大學應用生態系教授Geoff卻認為,此研究只能視為假設性實驗,因為調查對象僅限於泰國一處的田野調查,不能過度推論到其他地區;另外,泰國每年全國稻米生產量約2千5百萬噸到3千萬噸,避免2900噸稻穀損失,影響相當微小。
Wanger回應,研究的確有推論上的限制,不過仍具其意義,其價值在於提供測量蝙蝠與環境之間的比對「模型」。全文研究發表於《Biological conser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