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破報停刊 學生、校友質疑

邱惠恩 / 記者 2014/04/15 19:31 點閱 4878 次
世新《立報》、《破報》停刊,破報員工、世新學生、校友等15日集結抗議,直指學校董事會支出預算6年增長率達200%,不可能沒錢辦報。(photo by 邱惠恩/台灣醒報)
世新《立報》、《破報》停刊,破報員工、世新學生、校友等15日集結抗議,直指學校董事會支出預算6年增長率達200%,不可能沒錢辦報。(photo by 邱惠恩/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台北報導】世新大學不堪財務虧損,停刊《台灣立報》、《破報》。但《破報》員工、學生、校友等15日出面抗議,直指學校董事會支出預算6年增長率達200%,沒錢辦報非理由。世新老師回應說,私立學校資源有限,需思考整體資源挹注在社會特殊貢獻跟教學品質上的比例。校方則回應,報紙需因應時代變遷做調整,《立報》停刊後,仍會延續。

隸屬於世新大學的《立報》、《破報》,是台灣少數以報導弱勢、前衛、非主流、非營利著名的報紙,因不堪社會上少子化、學費凍漲、連年虧損等衝擊,分別於今年3月底跟4月初宣布停刊。

【學校辦報具公共性】
世新學生勞動權益行動小組、破報員工、校友、學生等近百名,15日到學校抗議,指出學校董事會支出預算編列,在96年到102年6年中,從3百多萬增至1千1百多萬,成長幅度達200%,更點出3名專任董事年領百萬薪資,絕不可能沒錢辦報,停刊決議代表董事會將辦學視為營利事業,兩報的存續須「放在公共性原則底下進行決議」。

破報記者曾芷筠表示,董事會停刊決策過程倉促、粗糙,僅透過社長片面告知停刊,未向員工說明停刊是依據何種原則,也未有員工參與討論;另外,提前4個月(8月)停刊的決議,也違反預算執行原則,對廣告客戶、購買刊登點數的網站用戶、報紙訂戶都有可能發生違約賠償事宜。

「《立報》、《破報》不是學校的負擔,而是學校的招牌。」世新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陳政亮說,兩報為新聞媒體惡劣競爭環境中「逆流的典範」,學校董事會不應將資本市場的邏輯凌駕於新聞公共性之上。

【報紙因應時代改變】
世新大學附設單位管理委員會執行長文念萱出面解釋,決議過程並無倉促,所有學校都是在2、3月時編列下年度(8月1日開始)預算,《立報》、《破報》、《四方報》三報每年預算約2千萬,連年虧損百萬。

文念萱表示,立報社長與副總編輯都曾參與討論停刊之事,並無黑箱決策;另外,學校停止辦報,《立報》將於8月1日復刊,希望在版面、發行策略上有所調整,因應時代變遷,讓新聞延續下去。世新校長賴鼎銘說,《破報》創辦人成露茜在世時,已跟學校討論在面臨出版業萎縮、網路資訊等衝擊時,報紙如何存續的問題。

【私校資源分配原則】
「拿學費支持與學生關係較少的單位是否合理?」新聞系教授彭懷恩強調,抗議者需要思考拿學生學費來支持對外發行、左派意識形態強烈的報紙的合理性。

世新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勸學生,要把視野放大,即便學校有盈餘,但學校整體資源分配比例要著重在「提升教學」品質,不能只單純考量報紙;他肯定,兩報對社會有特殊貢獻跟重要性,不過世新做為一所私立學校,無公家補助,資源相當有限。

胡光夏表示,自身長年處理行政效務,學校多年財務雖有盈餘,但都是吃老本,兩報是學校行政之外的獨立單位,除了是學生實習單位之一,兩報屬性與培育學生差異大,新聞系學生也無法承擔每日報的新聞量,與學生互動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