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衝擊國片? 人才交流是契機

杜胤廣 2014/04/04 00:42 點閱 2746 次
服貿能促進兩岸人才經驗的交流,但也會造成人才競爭的狀況。(Photo by biancakai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服貿能促進兩岸人才經驗的交流,但也會造成人才競爭的狀況。(Photo by biancakai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綜合報導】服貿是否會衝擊國片,話題掀起風波,但人才與經驗的交流是可預見的契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若通過後,將放寬中國電影每年進口量,從現有的10部增加為15部,另外,更開放中國電影來台後製。但對於國片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考驗,则充滿不確定性。

《拔一條河》導演楊力州30日出席金穗獎頒獎典禮時也表示,電影最重要的不是價格而是價值,擔心服貿就算條文寫的沒問題,但在對岸市場的箝制下,將失去電影的「原汁原味」。導演林正盛也在頒獎典禮上表示,簽署服貿最擔憂的是,台灣電影進入中國市場過程中,對於意識型態的審查,恐讓電影創作的視野更狹隘,本土題材也會逐漸絕跡。

【中國電影不具票房影響】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通過後,將放寬中國電影每年進口量,從現有的10部增加為15部,另外,更開放中國電影來台後製。「中國電影對台灣的票房,並不具影響力!」台北影業副總張宇廣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上映的電影,如《讓子彈飛》或《失戀33天》,在中國叫好又叫座,但在台灣「表現平平」,反觀近期上映的國片《甜蜜殺機》在台灣叫好不叫座,卻創造中國票房逾2億元。

【培養後製產業鏈】
根據陸委會官方部落格談論服貿簽署後,對台灣電影後製的影響指出,一旦服貿通過後,電影後製的相關產業將與中國業者一視同仁,但台灣業者在後製工作上,較中國具有競爭力,將可爭取到更多公平競爭的優勢,大陸電影也可選擇在台灣進行後製,且後製往往佔電影拍攝製作一半以上的經費,更有機會吸引人才。

「電影後製多了客戶是好事,但產業面的影響還需時間『等待考驗』。」紀錄片新銳導演仍憂心表示,加入服貿或許能帶動後製工業,促進人才交流,台灣人可以從自己的角度拍中國的故事,甚至幫他們後製,因為台灣仍有後製優勢,例如沖印、剪接、配音、音效、視覺特效等許多不同領域,但市場是否能「交流」仍不確定,因為自己也看不到審查嚴格的中國能否為台灣開放,反而希望他們可以拍拍台灣的故事。

【人才經驗交流】
「台灣一直以來都有零星的中國電影來台進行後製。」資深媒體人胡幼鳳觀察目前台灣電影後製產業的現象後指出,服貿對台灣電影的衝擊較小,反能促進「人才經驗的交流」,但同也會造成人才競爭的狀況,因此縱使台灣後製人才不輸中國,沒有持續進步也會被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