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導演反服貿 非針對國片衝擊

杜胤廣 2014/04/04 00:43 點閱 3669 次
台灣導演紛紛表態力挺反服貿運動,並憂心中國市場恐讓創作視野更狹隘。(Photo by 丘昀 ChiuYu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導演紛紛表態力挺反服貿運動,並憂心中國市場恐讓創作視野更狹隘。(Photo by 丘昀 ChiuYu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綜合報導】台灣新生代導演紛紛表態「反服貿」,另外也有導演認為台灣紀錄片市場小,不會受到服貿的影響。大多數加入反服貿行列的導演,都對可能遭遇到大陸市場的排斥,語多保留。導演吳念真說,自己原本並不了解服貿的複雜性和對台灣電影的衝擊,但知道學生反服貿,是因為政府沒有做好完善規劃和溝通。導演朱延平則說,「多一點包容,少一點對抗吧!」

【資深導演表態力挺】
太陽花學運已逾2星期,除不少藝文人士前進立院外,更有台灣導演在學運中,以「行動」表態反服貿,從作家小野25日站在立院外的抗議舞台,表態力挺後,導演柯一正也在日前「號召」藝文人士一起反服貿。

「330反服貿大遊行」落幕後,監製魏德聖也寫給學生,信中寫到,「這群年輕人的勇敢,我很服氣,對服貿還是霧裡看花,有權力能夠實際解決這些問題的人,是那些由人民賦予權力的『大人』。」意指服貿協議的複雜問題,責任確在政府。

【導演:服貿太複雜】
導演吳念真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服貿產生的問題相當複雜,若不是這群學生站出來,「我還不知道問題的複雜性。」他更表示,每個導演都有各自想法,中國市場不自由,自然會想辦法朝其他國家市場發展,例如頗具社會關懷的電影,「以前也上不了中國。」他也說自己離開電影圈已久,不願談論太多自己的意見,因為自己也並不了解服貿對台灣電影的衝擊,但認為學生反服貿,就是因為政府沒有做好完善規劃。

「這場學生抗爭至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就是『服貿到底是什麼?』」一位未參與「太陽花學運」、不願具名的紀錄片新銳導演向本報記者表示,服貿是什麼,他也是看到學生激烈抗議後才了解「問題的複雜性」,他認為服貿對台灣電影的衝擊不大,只認為台灣紀錄片市場小,也看不到台灣紀錄片有意前進大陸。

「很反對這樣對抗撕裂!大家還是『多一點包容,少一點對抗吧!』」導演朱延平說,每個導演各有想法,希望撕裂台灣人民感情的事情能趕快平息,他更表示,台灣導演應該不會害怕大陸電影來台,因為服貿就算簽下去,也只多開放5部電影來台,但真正影響台灣電影的是「好萊塢電影」,中國電影這3年來在台票房總共才3千3百萬。

不過他表示,導演們並不是反對開放,可能只是「反黑箱」不民主的問題,因為這三年來,台灣與中國合製的電影大約有40億的票房,但大陸只有3300萬的票房,所以台灣導演根本不害怕中國電影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