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製造垃圾 循環經濟產值大

邱惠恩 / 記者 2014/01/23 19:23 點閱 3428 次
不製造垃圾的「循環經濟」模式,可望在2025年前為全球整體經濟帶來1兆美金的產值。(photo by Plan C, Vlaams transitienetwerk voor duurzaam mate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不製造垃圾的「循環經濟」模式,可望在2025年前為全球整體經濟帶來1兆美金的產值。(photo by Plan C, Vlaams transitienetwerk voor duurzaam mate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綜合報導】不製造垃圾的「循環經濟」模式,已成美國未來新產業趨勢之一。世界經濟論壇海外管理執行長賽蒙於《今日美國》專欄中指出,「循環經濟」模式可望在2025年前為全球整體經濟帶來1兆美金的產值,美國若從直線的生產邏輯走向循環再利用,未來獲利相當可觀。

美國影片《東西的故事》指出,美國佔全世界人口5%,卻消耗世界上30%的資源、製造世界上30%的垃圾,顯示美國從開採、製造、分配、消費到丟棄,一直沿用工業革命以來的直線生產邏輯。

賽蒙指出,美國的塑膠回收8%,僅歐洲國家的一半;紡織品回收為15%,差英國約4倍;鋁則是20%,遠不如日本98%。他更進一步強調,汰換率高的智慧型手機,被丟棄時,其材料金額約美金100元,目前全球回收率卻只有20%。

「循環經濟的基本理念就是將任何商品材料本身價值最大化」,賽蒙認為,這不只是資源回收的概念,在最初設計產品或方案時就應該融入商品材料價值最大化的概念,讓商品生命鍊生生不息地循環,而不是被丟到垃圾桶。

賽蒙說,使用「循環經濟」的商業公司,創造的就業機會比一般工業多出2倍,在2025年前可為全球整體經濟帶來1兆美金的產值,美國若從直線的生產邏輯走向循環再利用,未來獲利相當可觀。

比利時AGC玻璃公司的製造過程相當符合循環經濟的理念。AGC大量使用再生玻璃外,也將玻璃破碎後融化再製,再製過程也避免使用非再生資源如砂(sand)跟礦物(mineral),產品成分中平均有3成是回收玻璃。AGC也逐步計畫將廢棄建材玻璃再製成玻璃瓶、玻璃纖維、泡沫玻璃等。

除了「循環經濟」概念外,賽蒙指出美國近年出現的「分享經濟」概念也值得關注。汽車共享商Zipcar以「分享經濟」為理念,讓無車族在需要開車時,付費後可到離自己最近的租車點開車。雖沒達到不製造垃圾的標準,但讓一台車的價值透過共享的商業模式最大化已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