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行政院盼以200億元,發展台灣機器人產業!國科會15日宣布「AI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畫」,盼讓台灣的機器人產業產值在4年從40億擴大到5百億元。至於政府如何協助中小企業與國際機器人大廠競爭?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強調,台灣在關鍵零組件有優勢,會協助上游廠商進行系統整合。
提升機器人普及度
國科會官員於行政院記者會指出,2026年起國科會將編列4年100億元,加上國發會10年100億元,由政府引導民間投資、扶植新創,串連設計、製造、應用,發展台灣自主的智慧機器人產業,希望透過方案,增加透過機器人中心和前瞻研發的補助,培育具系統開發能力的機器人新創公司。
另外,計畫將完善供應鏈及產業生態系,包括關鍵技術布局、產業生態系建立、資安標準與法規制定,以及人才培育,以促成專業用服務型機器人產值在5年內由40億元擴大至500億元;還要提升智慧機器人的社會普及度,將所開發之服務型機器人導入人力密集的應用場域,以因應國內勞動力不足的挑戰。
協助零件系統整合
針對產業聚落,國科會表示,將透過國科會在沙崙設立的智慧機器人研究中心以及經濟部在六甲設立的智慧機器人創新與應用研發中心,銜接柳科三期的機器人製造基地,發展台灣的機器人產業。但有媒體質疑,政府要如何協助中小企業研發機器人,與國際大廠競爭?此外,機器人也要配合主權AI、大型語言模型,但台灣相關科技未有明顯進度。
「機器人是全球趨勢,即使台灣較晚投入,也還是要加入戰局!」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表示,會與數發布的主權輿情資料庫合作,並鼓勵產業、學研單位投入算力建置,且柳科的產業聚落有逐漸形成。他強調,台灣在關鍵零組件上有競爭力,過去較缺少機器人系統整合,未來會協助這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