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團隊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指出,對部分處於青春期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患者來說,「延長暴露療法」可能比傳統以心理支持為主的諮商療法更有效,特別是因性侵害或性虐待導致PTSD的未成年少女,若透過專業輔導,再次面對受害當時的回憶、想法及情緒,確實有助於改善PTSD症狀。
研究顯示,PTSD患者會受到人物、場所、物體、聲音、氣味,甚至緊張情緒等因素刺激,回憶起創傷事件而感到恐懼;延長暴露療法最主要的目的,就在於使患者適應這些刺激,「習慣成自然」後就不再觸景傷懷。
延長暴露療法過去僅用於成人PTSD患者,由於患者必須不斷面對「創傷」,若用於心理抗壓力相對較低的青少年患者,恐反致病情加劇;賓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艾德納福爾表示,延長暴露療法未使用於未成年患者的另一個原因,是過去對PTSD的研究都以成人為主,對治療未成年患者著墨不深,但青春期少女心理狀態特殊,因此認為部分延長暴露療法的策略,應有助改善少女PTSD症狀。
研究人員自2006至2012年,比較61名遭受性侵的青春期女性PTSD患者,接受傳統諮商療法,以及改良自成人PTSD患者的延長暴露療法,第3、6、9個月的病情改善狀況;透過各式量表分析發現,接受延長暴露療法的患者不僅PTSD症狀減輕,包括憂鬱程度、自我狀態評估,以及社交能力等都有較明顯的進步。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統計,在美國有42.2%的女性性侵案件發生在未成年時期,這也意謂著因性侵導致的PTSD患者,或有此傾向者,恐怕比臨床統計的病例多。另一方面,過去研究也顯示,曾遭受性虐待的女性,其心臟病發、中風、膽固醇過高的比例,也較普通女性高;因此福爾等人的研究,不但可望治療受性侵的PTSD患者,或許也有助改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