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寶島債攻台 宣傳大於實質

方家敏 2013/12/11 18:55 點閱 3712 次
中國建設銀行在各報大幅版面刊登「寶島債」廣告,各界議論紛紛。 (photo by中國時報官網)
中國建設銀行在各報大幅版面刊登「寶島債」廣告,各界議論紛紛。 (photo by中國時報官網)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針對日前中國建設銀行在各報大幅版面刊登「寶島債」廣告,各界議論紛紛。資深銀行人士認為,大陸銀行來台設分行、發行債券其政治宣傳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受訪時則說,寶島債的發行或可解決國內資金浮濫的問題。金管會11日調查後表示,廣告中署名的公股銀行已澄清事前並不知情,並已改善。

中國4大國有商銀來台發行「寶島債」(人民幣計價債券),其中中國銀行與中國建設銀行日前買下《中國時報》、《聯合報》、《經濟日報》、《工商時報》等頭版廣告,「祝賀中國建設銀行的『島內』最大金額人民幣『寶島債』在台發行首發成功。」其中廣告署名還包括台灣銀行、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土地銀行及華南銀行等5家公股銀行。

宣傳意義較大
「中國所有的動作都是具有政治目的,此次大動作的買廣告版面,又標舉『島內』、『寶島債』的字眼,很明顯是有統戰企圖。」台大國發所副教授唐代彪強調,「大陸的國有銀行本身就是賺取暴利的機構,他們根本就不缺錢,不像台灣發行國債是要籌措資金。」他認為,此寶島債的目的是要讓人民幣成為國際化貨幣,對台灣的金融市場而言,可以擴大人民幣規模,成為人民幣的離岸中心,與香港競爭,對台商有利。

「寶島債的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實踐大學財金研究所講座教授張春雄認為,大陸銀行來台打廣告也是正常的商業行為,雖然「島內」的字眼的確有點敏感,但以現在的政治局勢而言,爭論這點的意義不大。

針對立委許忠信日前提到,發行寶島債會讓國內資金大量外流,張春雄則認為,台灣本來就資金過剩,即使沒有發行寶島債,台灣的金融機構也都會把資金存到大陸去。雖然能擴大人民幣國際化的規模,但就台灣的法律限制而言,要與香港競爭恐怕會窒礙難行。

解決資金過剩
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說,台灣對於企業的限制過多,不允許房地產或工商業的投資,讓資金無處可去。現在有了寶島債,不僅能替台灣解決超額儲蓄、資金過剩的問題,且該債券的高利差也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但他強調,目前政府沒有誘導生產性的投資政策,且民眾仇中、反中的情結過剩,才會引起各界的恐慌。

資深銀行前總經理受訪時表示,中國建設銀行的大動作買廣告主要是為了打知名度,「跟大陸的市場比起來,台灣的分行不過是九牛一毛,但寶島債確實很有競爭力。」他認為,台灣不應再有「鎖國」的想法,寶島債這樣的產品對台灣有利,且開放中資進入也能為台灣換取對岸更大的市場。

台灣企業不知情
針對外界對於寶島債造成台資外流、以及台灣公股銀行承銷寶島債的質疑,金管會指出,中資的寶島債只有專業機構投資者才能買,一般民眾禁止購買。且經證券期貨局證券發行組11日詢問後確認,中國建設銀行在廣告中署名國內外銀行業、證券商及企業在廣告刊登事前並無告知,部分已知會的業者也表示他們並不知情,也沒有出資刊登。

另外,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已發函給大陸中國建設銀行台北分行,表達廣告用語有損兩岸對等關係,以後應參照兩岸相關規範,審慎處理文宣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