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血銀行多誤導 應回歸公益

李昀澔 2013/10/08 20:12 點閱 4169 次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指出,公益性臍帶血銀行的運作模式,才能提供民眾最多治療機會。(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指出,公益性臍帶血銀行的運作模式,才能提供民眾最多治療機會。(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公益性臍帶血銀行,才是符合大眾權益的運作型態。」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8日表示,台灣目前規範臍帶血用於特定血液與骨髓系統的疾病治療,與民眾認知的再生醫學應用有落差。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指出,公益性臍帶血銀行的運作模式,才能提供最多治療機會。

張智剛指出,民眾看商業廣告,常誤以為保存臍帶血就是添購一張「保命符」,認為神經修復、皮膚再生、器官再造等再生醫學的「遠景」,都是臍帶血的臨床應用。但事實上目前衛福部明文規定,臍帶血主要應用於地中海型貧血,以及部分白血病等血液與骨髓系統的疾病治療,與大眾認知有很大落差。

另一方面,公益性臍帶血銀行才是對多數人健康較具保障的運作型態。劉宏恩引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報告,表示使用自己臍帶血的機率是20萬分之1,而且就算真有機會用到,捐贈者當年存下不過數毫升的體積,也不足以供給超過40公斤的成人使用,仍然必須從公益性臍帶血銀行「調貨」。

公益性臍帶血銀行運作的概念類似捐血中心的「公捐庫」,由於臍帶血是可配對的,因此由銀行收集捐贈的臍帶血,提供需要治療的病患使用,才是對大眾最有利的做法。而根據商業性臍帶血銀行的規範,臍帶血僅限捐贈者個人使用,等於間接降低提供搜尋配對的機會。「自己保存的臍帶血沒派上用場頂多有點可惜。」劉宏恩說,「但所有人獲得臍帶血治療的機會都減少,就是很糟糕的問題了。」

包括義大利、法國及日本等國家,有鑑於公益性臍帶血銀行才是符合公眾利益的措施,但在商業性臍帶血銀行的衝擊之下,勢必嚴重邊緣化,因此法國政府對商業性銀行採嚴格管制,日本則於15年前就由公費介入,大力扶持公益性銀行,義大利更全面禁止臍帶血銀行轉為營利性質。

然而在台灣,包括捐血中心、和信與慈濟體系經營的公益性臍帶血銀行,因不敵商業性銀行的蓬勃發展,無力負擔昂貴的儲存設備,其「公捐血庫」紛紛呈現停擺的狀態,目前只能就現存的臍帶血提供配對服務,但已不再接收新的捐贈戶存入新生兒臍帶血,「這也代表整個銀行存量與資料庫持續萎縮。」劉宏恩說。

台灣目前只能依靠民營臍帶血銀行「兼營」公益性業務,例如信望愛臍帶血基金會以公益基金模式,提供弱勢族群新生兒儲存臍帶血的機會;而生寶公司則與萬芳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署立萬芳醫院合作成立「公捐庫」,提供全球配對服務。陳智義因此呼籲,政府應以大眾權益為考量,主動扶持公益性臍帶血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