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罷免結果打臉執政黨總統需帶頭團結台灣

醒報編輯部 2025/07/27 17:12 點閱 481 次

大罷免結束了,接下來的關鍵就是怎麼走出當下的困境。24:0的驚人結果,應該跌破了全台灣人的眼鏡,但是這是否能提醒執政當局,卻讓人感到憂心,至少開票結束至今,看不出任何檢討或是反省的跡象。

賴總統不認輸?

賴清德總統開票當晚沒有現身、沒有接受媒體提問,只透過社交媒體發文指出:「這場投票並非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因為罷免與反罷免,都是人民在憲政制度下所擁有的正當權利。」這幾句話是典型的文青用語,深情款款,卻是廢話一篇。

眾所周知,選舉投票就是為了處理政黨之間不同立場或提案,讓人民藉由投票來進行公決。當總統點出這場投票沒有一方勝利,也沒有一方失敗。那難道會是雙贏,還是雙輸?一場耗資十二億元的投票,投完之後結果明確,總統卻能夠認為沒有輸贏。這到底是不認輸,還是連投票本身的目的都被否定了。

政府明顯不中立

這場選舉肇因於公民團體對個別立委的罷免提案,卻在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的激情點火下,演變成府院黨全面投入的總決戰。民進黨認為國民黨立委佔據席位,將導致施政全面停擺失靈。但是我們要問,兩次大法官提名遭到封殺,明知道在野黨擁有人數優勢,卻依然堅持提名前不溝通、不討論,所有提名人士清一色是總統府認定,請問這樣的態度跟誠意,能讓在野黨通過的機率有多少?

面對藍營多數,大法官的憲法判決一道道又快又狠,幾乎所有國民黨民眾黨通過的法案都遭到違憲判決。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案子,審判過程處處洩密,北檢自以為宣告查無違法,把全民當作笨蛋,把堂堂檢察官變為私人偵探,各式各樣不利於柯文哲的資料盡顯其上,甚至在證人出庭作證時,屢屢推翻原先的筆錄,這樣的司法有何可信度讓在野黨跟全民尊敬?

民進黨無人負責

民進黨執政一年有餘,還沉迷在過去多數執政的優勢幻夢中。一年多以來,彷彿不是多數就不會執政,雖然少數也要硬弄到多數,這種心態讓人費解。治大國有如烹小鮮,有多少成本煮多少菜,既然不是大戶人家,自然有捉襟見肘的操辦方式。藍營通過的全民普發萬元,硬是要說預算不足,卻對其他利己預算大開方便之門,如果遲至今日,民進黨還是不知不覺,那選舉大敗的窘境還會繼續發生。

更可笑的是,罷免一面倒慘敗,全黨上下好像置身事外。力推的黨團總召柯建銘鞠躬道歉,強調承認失敗,也尊重這個結果,卻對怎麼負責隻字未提。

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表示:雖然民進黨不會對結果做過度詮釋或找藉口,但「普發一萬元」在選前確實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對選情產生實質影響。至於自己全力推動、熱心參與,結果卻大敗,是否應該承擔任何責任,同樣無聲無息。

一場動員全台民意代表,讓成千上萬的計票站工作人員投入,耗資十二億元的投票,對他們來說就像是一場煙花秀,只是為了證明他的想法如何稍縱即逝。這種只想獲勝得利,卻不願為敗退負責的心態,決不是一個成熟政治人物該有的樣子。

賴總統的功課

事已至此,賴清德總統有責任也有義務,為這場選舉劃下句點。不論是內閣是否改組或總辭,還是要召開國是會議,總統都該在最短時間內,向全國人民提出報告。這場選舉規模之大,等於重新進行了一次立委選舉,別忘了8月23日還有第二場七位立委罷免。勞民傷財之下,政府絕對不能把責任推給公民團體,拍拍屁股就想卸責。

總統既然參與跟推動了這場提前的「期中考」,就該為成績出爐付出代價。這一年多,許多人期盼總統能伸出橄欖枝,成為國家安定與團結的最後防線。可惜總統自己選擇棄守,現在一切歸零重新開始,我們仍然呼籲總統以自己的高度重新為全民奮鬥,我們依然尊敬總統的法定權責。但到底賴清德能得到全民多少尊重,總統要自己去努力重建,都從政一輩子了,難道每次都要選舉慘敗才知道要回頭嗎?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