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阿戰爭,哈瑪斯利用國際人道金援修築地下戰壕,並以醫院、學校等人道場所作為出入口,狡詐及兇殘的行徑,迫使以色列軍隊封鎖加薩走廊。
日前,無國界醫生組織指控以色列軍隊除強制巴勒斯坦遷離加薩走廊致流離失所外,還透過人道援助物資救援點,誘使有哈瑪斯嫌疑者前來尋求或領取物資時予以槍殺。加薩走廊全境200百萬巴勒斯坦人面臨飢荒及人道危機。
現實又虛幻的疆界
疆土領域感造成國與國緊張對峙。以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為例,不管是依停戰線、約旦河或定居點群作為國界劃分的依據,都得不到兩國認同。猶太復國主義者渴望「大以色列」的國界,巴勒斯坦則一樣不接受聯合國所建議,不願見到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國和平共存幾乎渺茫,猶太教與伊斯蘭教信徒間的宿仇永難消彌。
流離失所及匱乏者無國界
曾致力政經改革、降低軍備競賽的戈巴契夫,其辭職及默認大蘇聯帝國解體,加盟的15個共和國獨立成主權國家,各自擁有領土並發展民生經濟,是東歐政治和平最具貢獻的人物。
而民眾毫無抵抗地接受蘇聯解體,是當時生活物資匱乏,販售食物的國營商店總是大擺長龍,陳列架也常常空空蕩蕩。這些民生現實正是民眾對國界無感的原因。
大國沙文主義作祟
如今,俄羅斯出兵進軍烏克蘭企圖倂吞烏東擴大版圖,不容烏克蘭加入北約組織,正是普丁個人大國沙文主義的權力慾作祟,想恢復蘇聯的國界領域。殊不知,權力不是權柄,權柄有民意做後盾,權力只不過是槍桿子出政權。民生無虞才是國界的劃分依據,人民的日常生活要有保障、衣食無缺、沒有匱乏的擔憂。
消彌政治國界
不要將國界或領土無限上綱作為公民社會的民主口號,只有政客才會有國界的權力慾和領域感;儘管被御用媒體擺布的順民,在意識形態會支持特定黨派,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民眾最終在意的仍是民生。正如天國的福音(馬太24:14)無國界,人民的生計也無國界,「台灣錢淹腳目」已成神話,政治人物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