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家中有把用了很久的剪刀,鈍了,拿去請鐵器師父幫忙磨利一點,師父看了看說,這把「鐵」剪刀的「鋼」已經所剩不多了,所以再磨效果也很有限。那時才知道鋼與鐵的分別,只是剪刀外表上看不出來。
多種元素百煉鋼
後來讀了理化才了解,依據「鐵」中所含「碳」的量,「鋼鐵」分別有生鐵、鑄鐵與碳鋼等等名稱,各有不同的強度、硬度、韌性與延展性等等,若再另加入其他元素,就會成為「不銹鋼」。
所以,鋼與不銹鋼,是鐵加上「雜質」所構成的,少了雜質的純鐵,當然也有用途,但是強度與韌性,乃至於抗氧化能耐,就無法與鋼匹敵。
混搭的作用
「雜」因為帶有「失序」之意,一般人總覺得純就是好,雜就是壞,其實是相當錯誤的觀念。人類的營養素與生化物質,純成分發揮功能的當然有,但更多則是「混搭」才產生作用。比如說,正常細胞分泌的某些物質,細胞癌化後,分泌量就大增,所以就被用來當作腫瘤指標。絕大多數腫瘤指標都是醣蛋白。醣(碳水化合物)對蛋白質來說是雜質,反之亦同。
Hybridization(雜交法)是分子生物學上相當重要的技術,其原理是利用核酸中五種鹼基(A配T或A配U,C配G)相互結合的機制,進行基因及其突變的檢測。癌症治療中,如今有一種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利用標靶抗體帶著化療藥物,互為「雜質」,抗體結合癌細胞後,再將藥物釋入癌細胞中毒殺之。
複方作用大
藥品有單方,也有複方,複方也是雜,但雜其實代表科學進步,把藥品結合在一起,減輕病人「藥數」負擔。治療愛滋病有雞尾酒療法,應酬喝酒也普遍會提供雞尾酒。雞尾酒就是雜,有人品酒喜歡強調單一純麥,雞尾酒又何嘗不受歡迎?而且,喝酒過量,對身體傷害,不會因為酒純或雜而有差別。
因為曲解字義,讓「雜」蒙受千苦不白之冤,汙名應該予以洗清。政治人物以「純」自詡,某些面相或許沒錯,其他層次則太過自以為是。鋼就是混含雜質的鐵,才能耐磨很久或恆長存在,成為金屬中的「王者」。躲在面膜下也似乎顯得「強硬」的純鐵,面膜一旦揭開,必然逐漸會氧化與鏽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