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光除了欣賞自然風光,也會欣賞人文景觀;看人,也會被人看;批評人家,也容易被人批評。
曾報導過,一名老外認為台北的老舊房子和凌亂招牌像極了「貧民窟」,此對比先前德國《明鏡週刊》報導台灣像「豬舍」,透露出臺灣城鄉建築環境的雜亂、醜陋、擁擠及將就等劣質景觀。儘管國人不以為意,但這種民居環境委實是端不上國際觀光檯面的。
民居是重要人文景觀
除了大自然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觀是觀光不可或缺的資源。歐洲城市的教堂及巴洛克建築;原野的薰衣草、鬱金香及向日葵等花田;亞洲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及泰國曼谷水上市場等風土民情及建築紋理,都是襯托自然環境的人文景觀。
作為人文景觀的台灣民居建築,日據大正年間都市改正所留下來的巴洛克街區老屋、日據時期留下的和式官舍,民國時期的軍眷村、蘭陽平原的違章農地別墅、南投高山歐式觀光民宿等,尚稱得上有在地紋理特色的民居。其他城市及鄉間的房屋建築,普遍是屋頂加蓋鐵皮的販厝、鐵捲門加鐵窗的公寓,就難稱是優質的民居建築景觀。
樸素民風是最美風景
不可否認,不少來台外國遊客,認為台灣人好客成性、樸素民風是台灣最美的風景,特別是台灣民間各地特色小吃、客家美食、原住民部落無菜單料理;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名庖名菜;來自法國、義大利、日本、越南及泰國等異國料理等,滿足多少老外饕客的不同味蕾與胃口而稱讚不已。
但有樸素民風,獨缺特色民居建築的台灣環境景觀,需要國人有建築美學的自覺,以及地主與建築開發商放下唯利是圖的心態。而標榜台灣味的在地觀光夜市,或街頭、路邊攤小吃,其用餐環境及衛生條件,仍有待朝向大車站或百貨公司地下街的餐飲質感發展,才能襯托色香味俱全的台灣美食饗宴。
台灣推動觀光立國或永續觀光,必須以深度體驗民風來開拓國際觀光市場,加速蛻變具國際飯店規格、民宿及特色小吃價格的觀光旅遊及餐飲住宿環境,這是當前公、私觀光部門必須共同戮力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