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總統的基督信仰 – 講於紀念蔣公逝世50週年感恩禮拜 (胡為真)

醒報編輯部 2025/04/10 17:03 點閱 1586 次
【歲月・五十・緬懷】紀念先總統蔣公逝世五十週年感恩音樂會,圖為蔣方智怡女士。(中正文教基金會提供)
【歲月・五十・緬懷】紀念先總統蔣公逝世五十週年感恩音樂會,圖為蔣方智怡女士。(中正文教基金會提供)

胡為真先生簡歷(1947年8月4日—)

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外交官、南非斐京大學博士,生於南京市,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胡宗南之子,母親葉霞翟曾任省立臺北師專校長。胡為真曾任總統府資政、國安會秘書長、駐德國代表、駐新加坡代表、國安局副局長、外交部禮賓司長、政大兼任副教授。

ㄧ、前言

個人非常榮幸,先母葉霞翟教授在民國 41 年的耶穌復活節於士林官邸的凱歌堂受洗成爲基督徒之後,便帶領我和弟妹們信主。從此,我們從少年直到青年時期,便經常跟隨先母到士林凱歌堂參加禮拜。因此,個人便有很多次機會在凱歌堂見到前來參加禮拜的蔣中正總統和夫人。

通常,禮拜天的主日崇拜都是 11 點開始,蔣總統一到達之後便準時進行,一個小時之内一定結束。記得有次總統來了,但因爲蔣夫人臨時在外面有事,需要等她一下,便沒有開始禮拜。這時總統一個人戴著軟帽,坐在最前排他的特定位子上低頭看書。

我好奇,便輕輕走到他的右後方,看他在看什麽。原來他在看聖經。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的聖經竟然十分陳舊,上面充滿了紅藍鉛筆所畫的綫和眉批。這一點立刻使我知道他對信仰實在是很認真的。

信仰決定了一個人最基本的價值觀,而價值觀影響他的行爲舉止和生平重大的決定。因此,人們自然希望知道:領導了我們中華民國數十年的蔣中正總統,基督信仰對他的影響究竟如何。 現在生活在 21 世紀的人們,實在非常幸運,因爲自從前(民國 112)年十月開始,蔣總統生平所寫的 55 年間的日記得以在臺北陸續出版之後,人人便都可以讀到它們。

由於日記最能夠表達一個人的内心世界,包括他的信仰,因此,我以下報告的内容便是根據蔣公的日記、以及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和蔣公的牧師周聯華牧師的回憶等一手資料。


”AA”
圖左二為先母葉霞翟教授,圖右為士林官邸的凱歌堂。(國家圖書館、網路截圖提供)

二、蔣總統為何接受基督信仰

許多人都認爲,蔣中正總統是出身於傳統佛教的家庭,他母親王太夫人是虔誠的佛教徒,因此蔣先生當然是爲了政治上需要的原因、而且是受到了蔣宋美齡夫人的影響,才會接受基督信仰的。但是,擔任蔣公牧師數十年的周聯華博士對這個論點完全不同意。他説,像蔣公這樣個性極强、很有主觀的人,絕對不會受太太的影響、而且也不會爲了什麽權宜之計而去信主的。據他的了解,蔣公
信主的經過是這樣的:

在將近百年前的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在寧漢分裂之後,蔣公因爲政治上的原因第一次引退(民國 16 年 8 月 13 日),不再擔任國民革命軍的總司令。此時他有時間,便常常去探望協助國父革命的宋耀如先生的三女兒宋美齡女士。等到他們兩人談論婚嫁時,虔誠信仰基督的宋老太太倪桂珍女士說: 我的大女兒和二女兒都嫁給基督徒了,三女兒也一定要嫁給基督徒。⌋ 蔣公便回應說: 若是要作基督徒,便一定要有真的信仰,不能夠因爲想跟三小姐結婚才做基督徒。我答應妳,從今天起,真正開始讀聖經。

宋老太太考慮後,便回答說: 像你這樣的人,説的話一定算數。既然你每天會讀聖經,那我就答應這門親事。 從此蔣公便遵守諾言,真的開始每天讀聖經。民國 16 年 12 月 1 日,他們結婚了,很快地,蔣夫人便發現,蔣公覺得讀聖經很沉悶,很多地方不懂。蔣夫人後來坦白表示,那些年她自己也只是個名義上的基督徒,於是在她母親宋太夫人的提醒和鼓勵下,她便把她過去的聖經筆記本拿出來,重新開始,每天早上六點半同先生一起祈禱,一起讀聖經,一起討論,到了晚上,兩人再一同祈禱。

不久之後,由於連年戰事,蔣公遇到許多困難,蔣夫人不但自己祈禱,求神帶領解決難關,也不時打電話請母親代禱。上帝多次聽了禱告,他們便開始經歷一些奇妙的見證。

例如有一次,蔣公率領部隊被敵人包圍,十分危險,他便呼求主的拯救,結果當夜下了大雪,敵人無法前進,而且遮住了視綫,蔣公便順利地突圍。於是在民國 19 年年底,當中原會戰勝利在望時,蔣公便受了洗,從此成爲虔誠的基督徒。

三、基督信仰是決策的重要參考

蔣公的日記非常明確地顯示出他的生活和工作與信仰密切相關。他的生活極爲規律,每天晨起一定有 早課 ,根據他的侍衛官回憶,早課包括了祈禱、讀經和靜坐;早課完畢後用早餐,然後寫前一天的日記。每天在臨睡前一定有 晚課 ,内容與早課一樣。至於信仰對他作決策的影響,應當非常之多,我只擧幾個所知道的例子:

1、 史迪威事件: 抗戰期間,蔣公帶領落後的中國同先進的日本作戰,十分辛苦,好不容易在珍珠港事變之後,中美成爲盟國,蔣公擔任中國戰區的統帥。但美國派來協助蔣公、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也就是蔣公部屬的史迪威中將(Joseph Stilwell),本身卻有優越感,其作風十分跋扈,不聽蔣公指揮,屢次提出非分的要求。他在民國 33 年時,甚至還說動了美國的羅斯福總統自己寫信給蔣委員長,要蔣公讓史迪威越俎代庖地掌控、指揮全中國的軍隊來與日本作戰。

蔣委員長是一個强烈的中華民族主義者,接到信件後十分痛苦,當然不會答應,便進行外交折衝,前後一百天,最後的結果是史迪威本人去職回美國,換由美國的魏德邁中將(Albert Wedemeyer)來接替他的職位。蔣公在日記中記載了他在這痛苦的三個多月當中完全是靠信仰、靠不斷地禱告,才能應對這個侮辱。最後,他在民國 33 年 10 月 20 日的日記中記載說: 今得獲拯救,脫離死亡,若無上帝之力,絕不能旋轉此大難也。

2、 新天新地的啓示: 民國 37 年,在國共内戰期間,國軍一再戰敗,到了秋天,東北即將失守,而徐蚌會戰眼看也要失敗。10 月 10 日是國慶日,蔣公在焦急中虔誠求神指點國家今後的方向。一打開聖經,看到的是啓示錄 新天新地 的美麗前景。

(日記原文是這樣的: 六時前起床默禱,得天父指示為啟示錄第 21 章,明示光明世界之將臨,中國必能轉危為安,剿匪終可轉敗為勝,竟得新天新地之恩寵。惟願自我與黨政軍幹部及國民皆能回心轉意,悔罪改過,日新又新,不辜負我天父之眷顧與賜恩也 。)

當時單純的新天新地不就是台灣嗎?而這段時期正好蔣經國先生和好幾位部屬,如文化大學的創辦人張其昀教授等等,也都建議蔣公把眼光投射到台灣。蔣公也在 11 月 23 日的日記中記載,要 縮小範圍,根本改造,重啓爐灶 ,因此在蔣公的指示下,從 11 月間開始,空軍、機械化部隊、還有黃金和故宮寶物等,都逐漸遷往台灣,再加上蔣公籲請各方人才來到台灣,結果便奠定了後來國家在台灣復興的基礎。

3、 多加起死回生的安慰:
民國 38 年 1 月 21 日,蔣公從中華民國總統的職務上引退,只擔任中國國民黨總裁,由李宗仁副總統代理總統。接著,李代總統與中共談判失敗,共軍過江,席捲東南,中華民國的首都在 2 月從南京遷往廣州,10 月遷往重慶。蔣公自己於 10 月初從廣州飛到臺北,眼看整個大陸都要淪陷,在 10 月 10 日國慶日的清晨,蔣公擔心國運,又虔誠地祈禱神,打開聖經之後,看到的是新約當中使徒彼得為已經去世的女子多加禱告之後,多加居然從死中復活。

這一段話當然帶給蔣公十分的安慰,全文如下:「今日國慶雙十節,四時起床,盥洗後凝神默禱,卜問中華民國存亡前途:得使徒行傳第 9 章 41 節之啟示:由彼得拯救多加起死回生之象。感謝上帝,使我中華民國得由忠貞子民介石之手,能使之轉危為安、重生復興也。」
事實上,中華民國後來在台灣也真是等於從死中復活。

4、 以奉獻給上帝的心重新領導中華民國: 民國 38 年 12 月,政府退到台灣來以後,由於蔣公只是國民黨總裁,代理總統的李宗仁不願意來臺,台灣便成爲無政府狀態;那時中共號稱要血洗台灣,威脅嚴重,而我國的外交又孤立無援,台灣岌岌可危,人心惶惶。結果,蔣公不但沒有到海外避險,反而在衆人要求下,於民國 39 年 3 月 1 日在臺北復總統職,重新領導國家,以渡過這個最艱困的時期。

令人驚訝的是,蔣公當天的日記反而是記載著把自己奉獻給上帝:「三時起床…靜默禱告至五時方畢,再睡。七時復起,繼續朝課,與妻跪禱。自今日復位起,誓以一切奉獻於上帝,此身非為自身所有矣,惟上帝垂察之。記事(即寫前一天的日記)後,與(黃)少谷同車到臺北總統府,宣佈復行視事…」

四、基督信仰保守他面對失敗

蔣中正委員長領導中國全國軍民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戰勝了絕對優勢的日軍,但是在其後的戡亂戰役中卻失敗了。國内外對他的指責紛起雲湧,從各個角度來打擊他,他的内心也不斷地自我控告,因此他當然常常想到自殺(如 37 年 11 月 23 日記:「屢萌生不如死之感」)。不過,此時他仍然在禮拜天做禮拜,基督信仰便成爲他最大的支柱。在日記中有許多的相關記載,例如:

1、 民國37年10月25日記載:「數月來以戰事不利,經濟拮据,外交艱窘,因之立法、監察各院之黨員更形無法無天,不僅事事違反紀律,與中央黨政處處立於反對地位,而且一人一黨,每一黨員皆欲自作領導、自有主張,而其對領袖旨意與命令陽奉陰違、口是心非,並對余之言論吹毛求疵、惡意曲解,不但喪失領袖威信在所不顧,而且無形中間接協助共匪以摧毀其黨政亦所不恤,幾乎令余無所措手足。革命至此,可謂極人世之悲觀,如無宗教信仰對上帝之信心,則早已灰心遁世,放棄一切矣。」

2、 民國37年11月12日記:「近日謠諑繁興,勝於(民國)三十三年之時,並對孔、宋攻訐,牽涉內人,凡卑鄙齷齪、足以毀滅余全家之信用與人格之誹謗,皆已竭盡其手段矣。是非不明、人心惡毒至此,如無上帝之恩施與耐心毅力,當已悲憤棄世(自殺)矣。」
3、 民國37年12月5日的日記:「此時唯有持志養氣、存心養性,不愧不祚,不憂不懼,求其心安理得而已,至於存亡成敗,聽之於天,在我則負責盡職,站定在天父今日所指定之崗位,以期完成上帝所賦予我之使命而已。若狂念自戕,以表白心跡、了結一生,此乃卑劣心理,應掃除净盡。蓋自古賢豪報國殉職,若不死於戰場,即死於敵手,以盡其最後之心力,絕無自戕塞責也。」

4、民國38年10月11日記:
「(雙十節讀荒漠甘泉有感)我心已碎、我腦已枯,可憐的迷途小羊(應指跟隨他的軍民),又不可不看顧。舊的傷痕尚未愈,新的傷痕又生了。但是眼望著手造的中華民國危亡,怎敢不揮淚前進?走這條路的,誰都知道艱難崎嶇,但是途上已滿了先聖的足跡,點綴著血和淚跡。前進呀,莫退,莫退呀,前進!現在四圍雖都黑暗,只見失敗,魔鬼勢力更強,似乎大不可當,環境惡劣比前更甚,神也似乎遠離了我、遺棄了我。


”AA”
蔣中正總統使用的荒漠甘泉(網路截圖)

但是感謝天父,我仍能藉著這一線光明的信心,已足使我按步前進,毫未失望,絕不喪心。」以上顯示,蔣公在失敗的巨大打擊和痛苦中,他的心中居然能夠有力量重新振作,進而領導我們全民走向復興,主要是依靠他的信仰。

五、蔣中正總統分享他的信仰

蔣總統從來不在和他的部屬談話時談到他的信仰。我自己的父親胡宗南上將從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之後,忠實地跟隨了蔣公一輩子,他們之間不知有了多少次一對一的談話,但是據我所知,蔣公從來都沒有同他談到信仰。

另外,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先生說,他在台灣擔任蔣公侍衛長的時候,與蔣公幾乎天天見面,也從來沒有聼到他提到信仰。我猜因爲蔣公是長官,説話一言九鼎,他不與部屬談信仰,是讓他們有自由意志自己去選擇。(不過我的先父和郝院長後來都在生前信主,成爲基督徒。)蔣公當然知道是上帝給了他生活的力量和國家元首的身份地位,這既是極大的福分,也是重大的責任,因此他確實用他自己的方法把福音的好處介紹給國人,以實施聖經舊約以斯帖記當中的名句:「焉知妳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斯 4:14)我們除了看到他用毛筆工整地寫下、然後分送給人的「我甚喜歡勸人讀聖經」的單張之外,據我所知,他至少做了以下幾點:

1、 翻譯聖經: 在民國二、三十年間,他便請名學者法學家吳經熊博士把聖經從舊約的希伯來文和新約的希臘文繙成文言文的中文,以便把聖經傳播到整個華人世界。抗戰期間,蔣公儘管在軍事上是那麽緊張,他居然還能抽出時間,把吳博士所翻成的中文用紅藍鉛筆一章一章地修改、一遍又一遍的研究。
外界熟知的是「聖詠釋義初稿」,就是把 150 篇的詩篇翻成優美的文言中文,其實新約的大部分吳博士也都翻譯完,而蔣公也都在其中作了許多的修正或是批注。我曾在角板山的紀念館内看到陳列。

2、 用廣播介紹信仰: 蔣公以國家領導人的身份,當年是用最有效的傳播工具向全國人民介紹福音,也就是利用廣播。在抗戰期間、以及初來到台灣的時候,國家都是在艱困年間,他便選擇在耶穌受難節向全國廣播,以耶穌的犧牲精神鼓勵國民;後來在台灣,當國家情勢逐漸上了軌道以後,他便利用耶穌復活節在廣播中對海内外證道。

我自己聼到不止一次,印象最深的是民國 52 年 4 月 14 日耶穌復活節,那天蔣公在士林凱歌堂為紀念爲國犧牲的 U-2 飛行員基督徒陳懷證道,當時我也在場。陳懷在生前與蔣公有好些次書信來往,但是在半年前,民國 51 年 9 月 9 日,當他駕駛著 U-2 偵察機在大陸上空執行任務時,不幸被飛彈擊中而殉國,沒有能夠再回來。蔣公在那天的證道中敘述了陳懷看到大陸錦繡河山時的種種感想,最後,他說: 陳懷爲國犧牲,雖死猶生,所以我把他的名字加一個生字,成爲陳懷生。這也就是 懷生 國中名稱的由來。

3、 蔣公用荒漠甘泉向軍中傳福音: 蔣公是軍人出身,而軍人都要隨時不避艱險地去完成任務,甚至爲國家犧牲生命,所以他當然希望軍人能夠認識這個信仰。爲此他選了一本屬靈名著,考門夫人原著的 荒漠甘泉 (Charles Cowman,“Streams in the Desert”),作爲讀本。其中一共有 366篇,
可以每天讀一篇,内容不只是從基督徒的角度看人生,更是對一般人都有參考價值的勵志書。他令國防部編印成中文,讓軍中同仁可以每日誦讀,書中並且還附印了蔣公自己的 12 篇證道詞,供同仁參考。

軍中本來是一個封閉的社會,蔣公這個舉動,便是把福音介紹到軍中,成爲活水江河,真正的成爲 「荒漠甘泉」!

六、結語

多年來,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海内外對於蔣中正總統的一生總有各種批評或責難,但是從基督信仰的角度,則可以看到他内心深處的另外一面,也就是一個更真實的蔣公。因此,在結語中我願引用他的兩段話:

首先,早在對日抗戰已經不可避免的民國 26 年 3 月 26 日,耶穌受難節,蔣公向全國人民廣播。其中他强調説: 我自從興學(創立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統軍以來,常以二語訓部屬:一、如我有絲毫自私自利而不為國為民者,則無論何人,皆可視我為國家罪人-即人人可得而殺我!二、如我的言行有不誠不實、虛僞欺妄,即不為革命主義著想,則任何部下可視我為敵人,而無論何時可以殺我。」

以上所顯示他軍人本色的嚴肅宣誓用詞,正好可以回答今日外界許多對他別有用心的攻訐和誤解。 其次,以下一段蔣公的自勉則可以總結他信仰的目標,令我驚訝的是,這自勉竟然是出現在大陸情勢即將全面失敗的民國 38 年元旦。

他當天的日記是這樣記載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湯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今日又是一個新年新日了,我的德行心靈,果有新進否?去年一年的失敗與恥辱之重大,為從來所未有,幸賴上帝的保佑,竟得平安過去了。自今年今日起,必須做一個新的人,新的基督人,來作新民、建立新中國的開始,以完成上帝所賦予的使命,務以不愧為上帝的子民、不失為基督的信徒自誓。去年一年所以經過全年的試驗、遭遇無數的兇險,對於上帝與基督的信心毫不動搖,實可引為自慰也。」

這些記載顯示了無論外在的環境如何,蔣公都不斷自我省察,期望在内心的世界裏要不斷地長進,要做「基督人」,也就是與基督為一!這是基督徒的最高標準,所以蔣公信仰的虔誠與決心實在是我人的榜樣。

另外,前面曾經引述了蔣公在民國 39 年於台灣復職時,在夜間跪著祈禱,決心把自己奉獻給神。直到後來民國 64 年 4 月 5 日去世,他前後一共在台灣 26 年。蔣公是人,當然有缺點,然而由於人的相貌變化很能反映内心,我從小到大所多次看到的蔣公,的確是越老越顯得慈祥,如今讀到他的日記,就更加明瞭了。

盼望所有的朋友,不論是否基督徒,都能夠對於在 50 年前的今日離開我們的、敬愛的蔣中正總統有進一步的認識,也能從他在面對各種國家的磨難、以及他個人在艱難險阻的人生中所依靠、而且體會到的寶貴信仰中,能夠得到啓示、安慰、提醒與激勵。謝謝。


”AA”
蔣中正夫婦都是虔誠基督徒,圖為一九四六年,兩人在參加禮拜後,步出牯嶺中華基督教會和結婚照。(國史館、網路截圖提供)

七、參考書籍

1、國史館、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蔣中正日記 1948⟫,臺北,2023 年
2、國史館、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蔣中正日記 1949⟫,臺北,2023 年
3、國史館、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蔣中正日記 1950⟫,臺北,2023 年
4、王成勉主編, 補上一頁欠缺的歷史:蔣介石夫婦的基督教信仰 ,臺北,2013 年
5、陳立文編撰,胡斯慧譯英, 佳美的脚蹤:宋美齡和她的時代 ,第二版,臺北,202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