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初次見面後就陷入沉默、社交場合能逃就逃、怕生怕尷尬到影響職涯發展?而這些社交焦慮更讓許多優秀人才無法在職場充分展現自己的價值。
本書作者黛博拉・范恩,從一位害羞內向的工程師蛻變為國際知名溝通顧問。她為Google、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等全球500強企業提供培訓,深知突破溝通障礙的每一步該如何前進;而其獨特的教學風格被譽為「脫口秀演員、心理治療師與教師的完美結合」。
麥特.麥可考(Matt McGraw)是一位在丹佛工作的資訊服務經理,他分享了因為他開始閒聊,而讓某個情況的壓力變小了:「那是我還年輕的時候,大概十九、二十歲,我在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念書,同時也在當地醫院打工,職稱是準備技師(PrepTECH)。替要動手術的男性患者做術前準備,包括幫他們除毛。你可以想像,這對我和患者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每天早上四點半,我就開始工作,第一個患者通常是一大早就要做準備。整個過程大約要花一小時或更久,除毛本身就不輕鬆,對患者來說更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不適。他們常餓著肚子,身體不舒服,還必須忍受由一名男性幫忙除毛的尷尬。而這些患者的病情往往很嚴重,甚至面臨了生死關頭。比如,心臟手術的患者,需要從下巴到腳踝的毛全都清乾淨。可以說,這是一個充滿壓力的過程。
「但我很快就發現,如果開始跟他們聊些日常話題,一切都會變得更順利。我發現如果讓他們暫時脫離那個情境,他們會比較放鬆。我們不聊健康、政治或讓人擔憂的事情,只聊普通、簡單的話題,像是他們住哪裡、住的地方如何,或者曾經住過哪裡這類問題。
「我完全同意你所說的閒聊的力量,這不是什麼刻意的心態,只是用簡單的方法與人真誠的互動。我猜,患者和我閒聊的內容,可能比他們過去和所有醫生、護士聊的加起來還多。那段工作經歷真的很有趣。」
做出選擇樂在其中
你可以開啟這個對話,沒錯,就是你!而且這比你想的還要更簡單。最棒的是,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與其等待別人或者任何人來跟你講話,你可以選擇聊天的對象。這個概念就是:你能夠做出選擇,還可以樂在其中。
規則很簡單,當有人對你微笑,你自然而然也會回以微笑;當如果你要當那個首先微笑的人,這很簡單,只要微笑,講幾句話就好了。記得要保持眼神接觸,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往往是建立關係的第一步。在短短幾秒鐘內,你已經向對方傳達出你的善意。
不過,如果光是想到這一點就讓你想鑽進棉被裡不出門,那也沒關係,可以從一些輕鬆的場合開始練習。比如,走進一間商店時,試著對每一位經過的人張嘴微笑並打招呼。不斷練習,直到這讓你覺得自然為止。
選擇走進觀眾群
我的朋友巴布離開她的舒適圈,參加市議員選舉。儘管她本來就擅長閒聊,但在競選期間,她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在公開論壇上,其他候選人往往一進場就直接到講台上找位子,坐著看筆記或準備稍後會被問到的問題。
巴布卻選擇走進觀眾群,盡可能親自與他人互動。她發現,讓人敞開心胸的最好方法,就是看著對方的眼睛,詢問說:「請問你叫什麼名字?」透過眼神接觸,強調「你」,而不是「名字」,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和關注。這方法使巴布在建立人際關係時無往不利。
想到要接近陌生人,開始新的對話,確實可能讓人感到害怕。對許多人而言,光是鼓起勇氣開口聊天就是一大挑戰。那些天生外向、喜歡交際的人似乎更能輕鬆應對,但當我們進入一場歡迎會、線上會議、社交活動,或者新生兒派對,看到一張張陌生臉孔時,害怕被拒絕的想法仍會不斷浮現。
社交場合是「任務」
那該怎麼辦?別擔心,我有一個「魔法」解方,能消除這種恐懼,確保你在社交場合能有所收穫。這個方法就是……把這些社交場合看作一項「任務」!
我們天生就擅長完成任務—不管是洗衣服、澆花、做簡報,還是接送孩子、管理專案。雖然未必喜歡每件任務,但我們都能一一完成。從現在開始,將每次的社交機會當成一個小任務。
我在參加會議的休息時間、頒獎典禮、女兒的曲棍球活動、Zoom會議,或婚禮派對時,我會提前設定目標:認識多少新朋友。在線上會議中,可能只需認識一人;而在社交活動中,我會把目標增加到三人。
任務轉換法
若是婚禮派對,我可能只認識新娘的媽媽,那麼我希望認識兩∼四位新朋友;在客戶的歡迎會或業界交流活動中,則會瞄準四~五位陌生人。當然,這不是簡單的事,尤其是對於缺乏練習的人,但一旦你將它視為任務,完成起來會輕鬆許多。任務完成後,別忘了獎勵自己。
我通常會給自己一杯雞尾酒,或在大廳稍作休息,滑滑手機放鬆一下。如果情況允許,甚至會提前離席—這可是我最愛的獎勵!想想看,在一場會議或派對上,你不僅認識了新朋友,還能早早回家享受獨處的時光,簡直一舉兩得。
這個「任務轉換法」能夠激勵充滿動機但內向的人把事情完成。而對於外向的讀者來說,這也能夠幫助你認識到新的人。畢竟,外向者雖然容易吸引人靠近,但也可能忽略那些站在角落、等待被發現的人,錯失了結交新朋友的機會。
聆聽對方自我介紹
現在你必須停下來跟這個人聊天,而不只是打招呼。首先,要記得對方的名字,優秀的聊天技巧從專心「聆聽對方的自我介紹」開始,然後直接加入名字來回應對方的問候,例如「戴波拉,很高興認識你!」。
我們常常分心,可能在想接下來要說什麼,但與其擔心自己的回應,不如專注在記住對方的名字上。如果真的在對方自我介紹時分心了,就直接承認吧。
不要在整場對話都假裝自己知道他的名字。而比較好的方法像是:「抱歉,我不確定是否有聽清楚你的名字。」讓對方重複自己的名字,而不是假裝記得。
不要假裝!尤其是如果你可能在排隊買電影票,或者在參觀日跟客戶聊天,遇到你曾經遇過的人。此時別等待靈光一閃,只要說:「抱歉,我忘了你的名字,可以在提醒我一次嗎?」這種先發策略能預防可預見的災難。
不需擔心忘記名字
舉例來說,你可能在老闆催促你上前的時候突然忘了客戶的名字。如果你不知道客戶的名字,要怎麼介紹給老闆?因此,在聊天之前,先問對方的名字,不要拖,不然你會後悔的。
最糟的情況,就是你抱著賭博的心態,心想:「應該是他忘記了我的名字吧!」然後希望對方能主動提及自己的名字。這種做法就像賭桌上的蓋牌策略,只能把希望寄託在運氣上,而非主動出擊。
你不需要擔心如果忘記某人的名字,是否要先避開一下:鼓起勇氣,直接告訴他事實,你很有機會和對方愉快地談話。假如你避開某人是因為忘記對方的名字,害怕會有尷尬的場面,那你就是以粗魯的態度讓這個錯誤惡化;更糟的,你可能會被認為是個傲慢的人。
學習如何正確發音
外國名字或一些較不尋常的名字更容易被忽略。確實學好怎麼發音,就算要對方多念幾次也沒關係;當你花時間學習如何正確發音,就代表你對這個人真心有興趣,對方也會欣然接受你的善意。
相對的,若僅因名字難唸而選擇忽略或敷衍,則無形中傳遞出你對對方缺乏興趣,甚至可能讓對方感到被輕視。這在線上會議時也一樣重要。唸出在螢幕上的名字真是一件再簡單也不為過的事了;你完全沒有藉口不去一一唸出來。如果有一個名字只用了一個字母,或者你不確定怎麼發音,問就對了。
良好的對話起點
花時間去記住別人的名字是值得的。事實上,這也是對話的一部分。談話中的主人應該熟記所有人的名字,因為有責任為新加入談話的人介紹在場的每一位,為對話建立良好的起點。
讓我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坐在一張八人桌,當時已經有三位比我先到的參與者。當其他人陸續抵達時,我主動伸出手自我介紹,並引導彼此認識。我說:「這是甲骨文(Oracle)工作的琳達、索尼(Sony)工作的喬恩、還有安全工程師協會(Association of Safety Engineers)的山姆。」
態度像主人能夠讓大家都輕鬆,也創造出一種溫暖且相互欣賞的氛圍,對話自然就會因此展開,你也能成為團體中的帶領者。
不擅自幫人取綽號
如果同事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說自己叫「麥可」,你不要主動叫他「小麥」,除非他希望你這麼稱呼他;遇到名字不好發音的人時,應該試著學習如何正確發音,不要擅自幫人取綽號。像每次有人簡稱我為「戴比」時,我都覺得很不高興。
而我不是唯一這樣認為的人。在某次會議之後,有位叫茱莉亞的女士走向我,說:「戴波拉,我想跟你分享一件事。我以前名字就叫戴波拉,我也常在政府單位演講,在問答環節的時候總是會有人叫我戴比,我超討厭這個名字,最後受不了,只能把名字改成茱莉亞。」
確保你用名字稱呼別人,而且用得正確。舉例來說,在我打給客戶的時候,對方的行政助理接了電話,她說:「這是凱瑟琳.穩特的辦公室,我是蘇珊。」我回她:「蘇珊你好,我是戴波拉.范恩,我可以跟凱瑟琳通話嗎?」
注意,我用的是完整的名字,也不會擅自簡化稱呼。蘇珊很重要,因為她是我聯絡客戶的窗口,如果我稱呼她為「蘇」而讓她不高興,對我沒有好處。尊重她的名字能表達出我的專業和對她的重視。
櫃台人員的名字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有一次在滑雪場的租借櫃檯歸還裝備時,系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跑出我的資料。等待過程中,我跟櫃台人員聊了幾句,並稱呼他的名字,還詢問他滑的是雙板還是單板。
後來,當系統顯示我有遲交金額待繳時,他主動取消了通知,還祝我有個愉快的一天!這段經驗告訴我,當真誠地與人互動並稱呼他的名字時,對方會感覺自己被重視,從而更願意幫助你或與你建立良好的關係。
主動報出自己名字
在結識新朋友時,主動報出自己的名字也很重要,即便認為對方可能已經見過你並記得你的名字。將這看作一種友善的舉動,主動伸出手說:「嗨,派翠克,我是戴波拉.范恩,你好嗎?」
在告知名字的同時,我也讓派翠克鬆了一口氣。如果對方忘了我的名字,這樣的自我介紹能巧妙化解他的尷尬,而不是整段交流中不斷回想我到底叫什麼名字。
我的牙醫師丈夫
我的第二任丈夫是位牙醫師。這個職業通常給人的印象是嚴謹而內向,與外向或有魅力相去甚遠。很多時候,我們一同外出,他的患者經常會認出他,主動與他閒聊,卻沒有自我介紹。
由於無法認出對方,我的丈夫總感到尷尬,也因此難以自然地邀請我加入對話。雖然我希望他能請對方報上名字,但通常我會主動伸出手,自我介紹並詢問對方的名字,幫他化解這樣的困境。
不要認為常看到你的人就一定會記得你的名字,尤其是在意想不到的場合再次遇到對方。你可能記得那位週日下午載你四處看房的房地產經紀人,但如果你們在加油站偶遇,穿著運動服的他未必能想起你是誰。所以,與其尷尬,不如主動打招呼並報上自己的名字,讓(他)輕鬆點吧。
很高興看到你
關於名字,我還有一個小提醒:當你和一群似曾相識但不太熟悉的人互動時,例如參加年度社區烤肉大會或朋友的生日派對,應避免說「很高興認識你」,而是改說「很高興看到你」。
這樣的表達更保險,因為如果對方記得曾見過你,卻聽到你說「很高興認識你」,可能會感到被冒犯,甚至回應:「我們見過面啊!」隨著時間的累積,我們接觸的人越來越多,很容易忘記某些臉孔或名字。因此,用「很高興看到你」這樣的說法,能為對話創造更輕鬆的開端。(宇欽/輯)
《和任何人都能聊出好印象》
作者:戴波拉.范恩
出版社:方言文化
其他書訊:
《主廚帶路:風味絕佳的東臺灣食材之旅》
作者:楊柏偉Nick
出版社:時報出版
座落於臺東長濱的Sinasera 24,以阿美族語「大地」命名,搭配傳統二十四節氣,嚴選當季、在地食材,推出結合土地與文化的Fine dining料理。主廚NiCK以法式料理手法,萃取山林的野味、濃縮海洋的鮮美,推出無菜單料理,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料理。不僅讓食客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感受到這片土地的迷人風情,也吸引了國內外美食愛好者慕名而來。
本書中,他帶領讀者們走進田野、深山部落、漁港、果園,分享傳統古法熬製的手工黑糖、取代傳統橄欖油的金黃苦茶油、堅持自然農法耕作的金剛米、臺東特有的夏雪芒果……期待讓更多人看見食材背後的動人故事。
《典藏世界遺產》
作者:朱月華‧墨刻編輯部
出版社:墨刻
「世界遺產大開箱」單元介紹世界遺產跨越人文、自然界的無限可能,引領讀者確切認識世界遺產。本單元內容劃分為:什麼是世界遺產?世界遺產如何產生?世界遺產劃分為幾種類型?列入世界遺產的判斷標準是什麼?世界遺產帶來的旅遊效益與保護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等多項重點介紹,引領讀者深入了解世界遺產,讓你瞬間變身為世界遺產達人。
本書將文化遺產、自然遺產、綜合遺產劃分為「古代文明、宗教世界、偉大建築、城市聚落、產業遺產、地球生態」等六大項,引領讀者從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河、希臘、羅馬帝國、野生動物、植物生態、海洋生態、火山、冰河、岩石、化石……等等40種面向,搭配地圖、表格、年表、圖片,輕鬆瞭解每一處世界遺產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