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老咪(MINI),是指1959年至2000年間由英國汽車公司(廣義的、先後隸屬多家車廠,轉售至德國寶馬前是ROVER GROUP)生產的小型車,被認為是1960年代汽車史的重要標記之一,以其前輪驅動、高效空間配置概念(就是汽車80%的底盤面積是乘客和行李空間),成為後來汽車設計的基礎。MINI也被認為是德國金龜車的英國版,而義大利的FIAT 500也是另一絕。
經典美談也需銷量
車子美歸美,經典歸經典,最重要的還是銷售量。因為銷量才是支撐一款車或者是一個車廠存續的基礎,MINI車在英國歲月下,這款由亞力•伊西戈尼斯爵士英國汽車公司設計的兩門汽車,曾在英格蘭長橋、考力車廠、澳洲廠、西班牙、比利時、智利、葡萄牙、南非、匈牙利、烏拉圭和委內瑞拉等多國製造,而義大利的伊諾仙蒂、奧圖比揚齊A112也跟MINI有血緣關係。
歷史上MINI有過三次改款,分別是Mark II、Clubman和Makr III,甚至旅行車、貨卡車、廂型車和一種類似吉普車的款式。
此外,Cooper和 Cooper S則是性能版,甚至在拉力賽中獲得成功,1964至1967年還贏得四次蒙特卡洛拉力賽。不過,迷你最初是隸屬奧斯汀(Austin)和莫里斯(Morris)廠牌,直到1969年才成為獨立的品牌。到1980年代再次成為奧斯汀旗下,1990年代則成為Rover Group旗下品牌。最重要的是迷你所生產的汽車,到1980年代後,每年不到四萬輛卻幾乎有半數是在日本售出。
車迷俱樂部立大功
在日本,迷你的全盛時期擁有高達67個車主俱樂部,這些俱樂部的領頭者就是品牌的最忠實擁護者,他們每年分別在不同的地方舉行各類活動,不斷的刺激品牌活力,功能遠勝總代理的行銷企劃。台灣原本在1993年老咪歲月下,有龍潭中華賽車會的「賽必威公司」提出購置10輛,改裝為賽車學校用車,並成為俱樂部的第一種子機構,建立類似日本俱樂部功能組織,可惜功虧一簣。
到了網路逐漸發展的歲月,日本於1994年才開始出現《Club MINI Cars of Japan》這個組織,企圖透過網路連結,更快速的串聯各地俱樂部訊息的傳遞,以及相關車主需要的資訊、技術與零件甚至附屬配件的交流。可以說,網路世代是發展「車迷俱樂部」的最佳時光。在台灣,我們似乎還是可以看到車主俱樂部=自行籌辦的不少活動。不久前,就有法拉利車主舉辦一次在台南後壁黃家古厝的聚集,同時享受古厝新時代的法式米其林餐食與音樂等。
車業總代理的功能與意義
進口車的事業組織,基本功能是取得消費者的信任,這樣的信任取得,在台灣最重要的里程碑是1990年前後日本豐田汽車重回台灣市場時,全台設立八個分銷總部,基本設備就是典型的4S據點,將新車銷售、零件供應、技術服務與後勤補給完全納入,因為車輛銷售業務是承接設計製造後的一個完整產業活動,一座完整據點是其基本條件。在1990年以前的台灣MINI曾有一段極盛時期的車輛銷售,卻是路攤形式售車,賣後不理。
前述的俱樂部則是完美補足總代理無法照顧到的所有需求,因此聰明的總代理都會善加推廣設置俱樂部,或者比俱樂部功能更廣的經銷商,可惜的是,過去竟有總代理是抓經銷商來「墊背」赤字經營,那是品牌營運無方的後果,最終就是挫敗、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