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說我們在烈風中,依然是在上帝的手中,因為有上帝「提」(liftest) 的保守。(網路截圖)](/system/assets/images/000/085/629/big/%E8%8B%A6%E9%9B%A3%E7%9A%84%E5%AD%B8%E6%A0%A1.jpg?1739245242)
【烈風中,我們有上帝不消滅】
「主把我提在風中,使我駕風而行,又使我消滅在烈風中。」(約伯記三十:22)
這句話,是對苦難深度的感觸。苦難如烈風,似乎要將我們的一切都刮去,但是上帝依然有保守,使我們沒有消滅在烈風中。
苦難如烈風
苦難時我們的需要,在烈風中失去。我們的支撐,在烈風中倒下。我們的方向,在烈風中迷失。我們的穩定,在烈風中變得不可預測。我們的情緒,受到烈風飄盪,無法控制。我們的存活,應該會消滅在烈風中?不。
上帝說我們在烈風中,依然是在上帝的手中,因為有上帝「提」(liftest) 的保守。當我們以上帝做我們的主,那一刻,苦難的烈風,絕對不再是我們的主。
依然在上帝的手中
我們不知道在烈風的飄盪中,還要多久?我們經歷人生最後的一個穩定,是上帝的手。即使烈風還在吹,依然在上帝的手中。
【主聽我們深處的禱告】
「從陰間的深處呼求,你就俯聽我的聲音。」(約拿書二:2)
從陰間的深處呼求
「從陰間的深處呼求」,不是誇張的描述,而是事實。
在極度的痛苦時,我們的光景,如在陰間的深處:
第一,陰間是孤獨一人。陰間,是深深的孤獨。
第二,陰間是找不到出路。陰間,是連一點光都看不到。
第三,陰間是全然放棄。屬於痛苦的深淵,沒藥可救。
第四,陰間是屬於黑暗,沒有盼望。
痛苦,是禱告的空間
我們是上帝的僕人,即使落於黑暗,不等於臣屬於黑暗。我們沒有希望,還可以向上帝禱告。我們無計可施了,還可以向上帝呼求。我們孤獨的所在,上帝知道。
痛苦,是我們禱告的空間。是上帝聽我們的發聲。禱告的實質 ,是存於天,成為上帝的保存,而非對應在地上。
【守真理,與守規矩】
「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帖前五:14)
主給我們在聖經的啟示,是真理。配合真理的作法,是「規矩」(rule)。
規矩不是真理,真理不改變,規矩可以改變。真理存到永恆,規矩只用短時。規矩與道德、倫理、文化、做人做事、為人處世等有關。
「不守規矩」的狂傲者
規矩比真理低個層級,但是不代表規矩不重要。若有人說,我只要真理,規矩不重要。或是我只守住真理,不遵從規矩。他會成為「不守規矩」的狂傲者。
「不守規矩」的人:
第一,他凡事自己決定,不聽他人的勸導。
第二,他堅持自己看法對,結果自己的看法變真理。
第三,他喜愛挑戰權威,誤以為遵守規矩,等於屈服權威。
為主的緣故守規矩
不守規矩的人,非常麻煩,經常自以為是任何地方,不守規矩的人,都很難與人相處。規矩,考驗我們的個性。世界的規矩,是讓我們認識世界的捷徑。體會真理。
主的教會有真理,也有規矩。我們愛真理,也為主的緣故守規矩。否則我們會落入只會愛上帝,不會愛人的危險中。
守規矩,常是我們的十字架。
【不要訂太多規矩】
「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帖前五:14)
上帝提醒我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
因此,我們不要訂太多的規矩。規矩太多,會絆倒無力守規矩的人;不要訂規矩太嚴格,否則規矩會超過真理;不要訂規矩太苛刻,否則會花時間在監視人。
許多規矩與真理無關
何況,許多規矩與真理無關,是為了方便自外界抄來的,是做事的習慣,是一些看法,是方便管理,是為防弊。防弊性的規矩,非常糟糕,犯規的人已經開,不犯規的人卻要受限。許多人離開,不是真理的緣故,而是規矩。
我在當學生時,有一位老師在上課時,花很長的時間,一直罵不來上課的學生,後來我告訴老師: 「不來上課的同學,就不會來,罵也沒有用。每次來的學生,卻一直聽罵,不是上課的內容。」後來,老師就不罵了。
上課是喜樂的分享
這事,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當教授時,上課就是喜樂的分享,學生不來上課就可以通過我的考試,歡迎不用來上課。
此外,規矩要事前公開,不要變成潛規則,潛規則很傷人,傷害不知潛規則的人。
【當插頭找不到插座時】
「眾人一見耶穌,都甚希奇,就跑上去問他的安」(馬可福音九:15)
這一節聖經,幾乎是自古以來,普世性問題的關鍵。問題之前,眾人在辯論,直到眾人見到主耶穌。
因為不見耶穌,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就起爭論。世界上所有的爭論,回到最基本之處,都與主耶穌有關。
其實不需爭論
無論是政治、哲學、社會、法律、科學等,人若沒有看見主耶穌,人就有不同看法。不同的看法,就起爭論,其實不需爭論,需要回到主面前。
沒有主耶穌,人的爭辯就不完。ˉ沒有遇見主,人的爭吵就吵不停。主耶穌前來,正反兩面都很驚訝,因此「一見」耶穌,就甚希奇,跑上前去。
問安是連結的意思
他們向主耶穌「問安」,問安是連結的意思。上帝啟示我們,許多問題的關鍵,不是你對我錯,也不是你錯我對。而是沒有與主連上。好像插頭,連不上插座,就是不來電。
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 主啊,我願先與祢連上。
【苦難的學校,有上帝給我們的智慧】
「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勝過年老不肯納諫的愚昧王。」(傳道書四:13)
成為優秀的管理者,最需要的是「智慧」。
智慧與年紀沒有關係
上帝在這經節,啟示我們。智慧與年紀沒有關係,少年人可能比老人有智慧;智慧與擁有財產的多寡沒有關係,貧窮人常比自認富足的人有智慧;智慧與人生的經歷沒有關係,少年人可能比老年人認識更多。智慧與權力沒有關係,平民百姓經常比國家當政者者有智慧。
上帝的光照耀人心,是來自上帝的智慧。智慧不是來自年齡、財產、經歷或權勢。
「納諫」的意思,是如同晨光照耀,除去暗夜的陰霾。是人的心中有個空間,讓上帝的光進入,成為我們生命的亮光,抉擇智慧的依據。
智慧來自上帝的光
智慧的管理不是力量多,不是控制強,不是聲音大。管理的智慧來自上帝的光,掃去積存已久的主觀,挪去長期潛伏的成見,洗淨昏暗不清的心思,改變自己的思維慣性。
智慧不是產生在成功、順境的園地,而是在貧窮,甚至是監禁的困境中,那裏成為上帝教導我們的學校。上帝告訴我們,苦難的學校,有上帝給我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