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侵入人體,其結果取決於病原、免疫與藥物間的互動。(網路截圖)](/system/assets/images/000/085/614/big/14493852185.jpg?1739157103)
白血球與其特化細胞及分泌物,構成了人體的免疫系統。免疫分為體液與細胞免疫兩大部分,免疫反應則含四大類,有學者將器官移植免疫另設為第五類。
免疫力與藥物配合
病原侵入人體,其結果取決於病原、免疫與藥物間的互動。若免疫力夠,直接消滅病原,不需要藥物。有時入侵病原雖強,但免疫力與藥物配合,也能致勝。若病原十分頑劣,免疫力弱,藥物也不起作用,就會造成悲劇。
一般來說,上年紀、罹患多重慢性病、因病接受特殊治療者,是免疫力低的群族,但免疫力高低,很難以科學定量。或許可說,白血球數目少與免疫球蛋白濃度低是免疫力弱,但免疫球蛋白濃度正常與異常範圍重疊,有些人白血球數目正常,但功能不足,只是功能難以數據化。
免疫風暴
事實上,免疫力是「適當」才好,甚至有時不作為,還比太強勢安全。病原入侵組織,若不作怪,免疫不理會,相安無事,也能維持健康。若系統反應過當,就像小偷潛入屋內,可以採取較機智應對方法,但屋主竟以大砲轟擊,雖然打死小偷,房子也毀了,所謂的猛爆性炎症或免疫風暴。
何人對何種病原的反應會如何?科學迄今並無妥適的掌握方法,這是醫學還待突破的困境,但免疫反應,倒是可給我們其他的啟示。
戰場開闢太多
美國總統川普是「舊時代」人物了,他的保守觀念,與近代的普世價值,例如「零碳排放」與「多元性別」等,完全背道而馳。但他是全球「免疫力」最強者,所以這廂對仇人開鍘,那邊讓盟友卡關,似乎銳不可擋。但川普雖然固執,卻也非傻瓜,有些地方並未一意孤行,暫可喘口氣,只是「免疫戰場」開闢太多,何處可能引發風暴,仍然讓人憂心。
民進黨政府從2016年起全面執政,為所欲為了8年,卻從2024年起在國會成了少數。他們可能無法適應不再能「無往不利」的日子,立委選舉才剛滿一年,就發起了沒有正當性的大罷免行動。
對生命奧秘的探索告訴我們,反應過度必招反撲,你罷我,我罷你,政府運作會否陷入半癱?社會會否成了猛爆炎症的狀態?只能禱告天,佑台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