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腸道專家國澤純建議若想減肥可改吃糙米、麥飯,或把白飯放冷再吃。(中央社)](/system/assets/images/000/085/598/big/%E6%97%A5%E6%9C%AC%E8%85%B8%E9%81%93%E5%B0%88%E5%AE%B6%E5%9C%8B%E6%BE%A4%E7%B4%94%E5%BB%BA%E8%AD%B0%E8%8B%A5%E6%83%B3%E6%B8%9B%E8%82%A5%E5%8F%AF%E6%94%B9%E5%90%83%E7%B3%99%E7%B1%B3%E3%80%81%E9%BA%A5%E9%A3%AF%EF%BC%8C%E6%88%96%E6%8A%8A%E7%99%BD%E9%A3%AF%E6%94%BE%E5%86%B7%E5%86%8D%E5%90%83%28%E4%B8%AD%E5%A4%AE%E7%A4%BE%29.jpg?1739067341)
依據2022年權威醫學雜誌「刺胳針」的研究報告:全球肥胖人口達10億,是30年前的一倍。而台灣肥胖症的比率,依據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全台成人每兩位就有一位、兒童青少年則是每三位就有一位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問題!
「糖胖症」不可忽略
隨著醫學研究的突破,發現「糖胖症」是肥胖的主要肇因,隨著飲食西化的盛行,在亞洲地區「米食」及稻米消耗量正逐漸的減少中。
根據韓國統計廳的資料:販賣飯捲等米料的平民料理小吃店家數,在2021年的家數為4萬8898家,但在2022年轉為跌勢,一年內減少了4.6%,共計減少了2000多家,而台灣的米類消耗量也呈現遞減的趨勢。
但韓國其他整體外食類別卻增加了7.4%。主要的原因是韓國人、特別是年輕人,近年來非常注重外觀形象,也發覺「澱粉性肥胖」確實是致胖的一大主因,進而開始調整飲食模式,增加蔬果類及蛋白質的份量,減少糖份的攝取。
澱粉容易囤積
由於過往東方人的飲食模式都是以麵食為主的澱粉類居多,和外國人以脂肪成份居多的肥胖種類不太一樣,而在而十幾年前,我在一次的醫學會中,提出了東方人是以澱粉型肥胖居多的報告後,大家也開始注意「糖胖症」的問題。
如果以生化學角度來看:確實過多的澱粉會藉著「克列氏偱環」轉變成脂肪而囤積在內臟及皮下組織。因此有一些減肥者就採用了一些比較極端的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療法,如前一陣子非常流行的「生酮飲食減肥法」,其主要的食材就是大量的肉類及油脂類食物,取代了澱粉類食物,幾周下來確實在體重計上有漂亮的成績!
米食並非元凶
但長期下來還是有復胖的問題,而較嚴重的副作用就像以前美國營養專家提出的「蛋白質減肥法」,當時大家也非常風靡,但後來卻出現了嚴重的腎性病變的後遺症,甚至有許多人因「酮酸中毒」而致死!
其實正常健康的減肥模式,也要有適量的澱粉類成分,畢竟五穀雜糧的成分不只是提供熱量的來源,也是許多礦物質及維他命的來源,特別是一些原型穀物類如糙米或胚牙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尤其是其中的抗性澱粉,還具有體內環保及提升飽足感的作用,對於體重控制甚至有正面的作用。
因此千萬不可把米食當做肥胖的元兇,它也不帶「造肥」的原罪,只要適量選擇原型的穀類米材,對於體重控制還會有許多加分的作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