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鳥瞰》剖析川普「對等關稅」意涵及影響

李沃牆 2025/02/09 12:35 點閱 905 次

美國總統川普繼對墨西哥、加拿大及中國大陸課關稅後,又於2月7日宣布即將啟動「對等關稅」政策。這項措施將不分國界、一視同仁地適用於所有國家。這一舉動如同向全球經貿秩序投下一顆巨石,激起層層漣漪,為全球關稅大戰帶來新的變數。

川普強調,他追求的只是公平與平等,不多也不少,卻未詳細說明政策細節與豁免條件,只隱約暗示,這可能取代現行的10%至20%普徵關稅計畫。究竟,何謂對等關稅?哪些國家將首當其衝?影響為何?

對等關稅訴求公平貿易

美國自雷根政府時期(1981-1989)開始出現顯著的貿易逆差,並持續至今,著實讓商人出身的川普看不去。此次大選,川普即提出《對等貿易法案》(Reciprocal Trade Act),旨在擴大美國行政部門對其他國家徵收關稅的權力,允許行政部門與其他國家談判貿易協定,並在確定存在對美國商品銷售產生負面影響的貿易壁壘時,對相關國家的商品徵收相應的關稅。

準此,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即是一種根據雙方國家所徵收的進出口商品關稅水平來決定相應稅率的貿易政策。舉例而言,若某一國家對美國商品徵收100%或200%的關稅,美國將對該國商品徵收相同的關稅,以達到對等的效果,確保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公平互惠待遇,避免對方課高關稅而利益受損。

哪些國家首當其衝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增長17%,達到9,180億美元新高水準。而與美國存在顯著的貿易逆差前十名國家分別為,中國為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國,去年對美國貿易順差達3,610.32憶美元(中國海關統計)。墨西哥位居第二,對美貿易順差達1,720億美元,創該國歷史新高。其他國家依次為越南、愛爾蘭、德國、台灣、日本、南韓、加拿大、泰國。

然而,根據川普顧問納瓦羅(Navarro)的分析,此次對等關稅首要目標包括:第一級目標:中國、印度,這些國家對美國商品的關稅普遍較高,並與美國存在龐大貿易順差。第二級目標:台灣、歐盟、越南、泰國,這些地區對美國商品的進口限制相對較大。

第三級目標:日本、馬來西亞。這些國家和地區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不對等,不僅對美國出口依賴高,同時又對美國商品設置高關稅壁壘,造成美方的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台灣被課關稅有何影響

台灣作為美國重要的經濟夥伴,向美國出口包括半導體、電子零組件與高科技產品等,近幾年「親美遠中」政策奏效,對美貿易順差持續擴大。根據財政部統計,去(2024)年對美淨出口(順差)躍升83.5%,至649億美元,淨出口額連續第六年攀升。這也使台灣成為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的第二級目標國之一。川普並多次揚言對晶片課100%關稅,可見一斑。

如果美國對台灣商品徵收較高關稅,台灣的出口商成本將大幅增加,可能削弱台灣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有鑑於此,一方面,要調整出口市場策略,尋求其他市場以分散風險。另一方面,若能與川普政府協商,則對等關稅的推行也可能促使台灣與美國展開新一輪經貿協商,尋求更為公平與互惠的貿易條件。

不可否認,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將為全球貿易體系中帶來新變數,進一步激化貿易緊張局勢,弱化全球貿易及經濟成長。台灣作為高科技出口國,勢必遭受波及。然而,這也為台灣提供了重新審視對美經貿策略的契機,透過談判與多元化出口布局來因應新的貿易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