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24年的地表均溫邁過「巴黎氣候協定」1.5℃的門檻時,氣候研究人員都提出警告,隨著地表的熱能快速抬升,全球極端天氣災害將會大幅增高,包括高溫乾旱、強降雨、超級風暴、地震、火山、與海平面上升等,將嚴重的衝擊每一個國家。
今年大火、地震拉起序幕
實際上情況也正往這個方向演進。才進入一月,美國加州洛杉磯就在7日發生了該區有史以來最慘重的森林大火災難,不但經濟損失締造新高,目前火勢還在持續延燒,情勢仍然嚴峻。
除了驚人的火災,另一個影響深遠的災害就是亞洲連續三起的強烈地震。本月7日上午,在中國大陸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震距規模7.1的強烈地震,震源深度約10公里,截至目前已造成126人遇難,350人受傷。超過3,600戶房屋倒塌,4萬6千多人被迫轉移安置,救援工作面臨極高的挑戰。
所幸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中國大陸記取教訓,在地震救災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首先就是建立了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成立了專業的地震救援隊伍,如武警和消防部隊,提高了救援行動的專業性和效率;接著是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地震災害防治條例》,明確了各方責任;第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建築物的抗震設計標準,提高了道路、橋樑、公共設施、新建房屋的抗震能力;第四是強化了公眾教育及社會資源整合,提高了居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使得地震救災的效率和效果上有了顯著的提升。
地震救援工作要精進
因此,在這次定日地震發生後,雖然災區地處偏遠,地形崎嶇困難、天氣條件嚴寒惡劣,我們看到短短數小時內,大量救援隊伍已進入災區展開救援。從網路及媒體的報導中,可以觀察到整個救援工作在人員部署、物資供應、醫療救助、基礎設施修復等方面都能井然有序地進行,確實相當不易。
第二起地震是13日上午,日本九州宮崎縣外海發生芮氏規模6.9的強震,由於地震深度達30公里,沒有造成重大的災情。此次震央附近在去年8月曾發生過規模7.1的強震,加上位在「南海海槽」之內,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互相推擠,會造成規模8巨型地震的高風險區,因此日本氣象廳十分重視,隨即緊急召開專家小組進行詳細的評估,並提醒民眾要注意後續地震發生的可能。
第三個就是21日凌晨發生在我們臺灣的芮氏規模6.4地震,震央位於嘉義縣大埔鄉,深度9.7公里,其中嘉義縣地區最大震度6弱、臺南市及高雄市最大震度5弱,傳出多起民宅受損倒塌,數十位民眾受傷就醫,並有南橫利稻段坍方與多處落石,台南科學園區的科技廠房停機等災情。
臺灣地震風險高
嘉南地區地震災害頻繁,平均約30年就會發生一個致災性的地震;近80年來發生規模6以上的地震有1998年瑞里地震、1964年白河地震、1941中埔地震等,都造成了大量傷亡。地震災害的特性是突發性高、造成的損害大,需要政府、企業和民間組織共同協力救災。
鑑於去年臺灣地區發生2168起有感地震,是過去十年平均值的3倍以上,顯示我們已進入地震活躍期;再加上自2016年以來,西南部地區沒有出現規模6以上的地震,板塊擠壓的能量持續累積,發生強烈地震的風險非常高,本次的大埔地震可能是後續強震的前奏,我們務要格外警惕,做好充分防震避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