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與勞團5日聚集在勞動部門口,呼籲政府對移工多的工廠進行專案勞檢。(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85/285/big/%E7%A7%BB%E5%B7%A5%E8%88%87%E5%8B%9E%E5%9C%985%E6%97%A5%E8%81%9A%E9%9B%86%E5%9C%A8%E5%8B%9E%E5%8B%95%E9%83%A8%E9%96%80%E5%8F%A3%EF%BC%8C%E5%91%BC%E7%B1%B2%E6%94%BF%E5%BA%9C%E5%B0%8D%E7%A7%BB%E5%B7%A5%E5%A4%9A%E7%9A%84%E5%B7%A5%E5%BB%A0%E9%80%B2%E8%A1%8C%E5%B0%88%E6%A1%88%E5%8B%9E%E6%AA%A2%E3%80%82%EF%BC%88Photo_by_%E5%91%82%E7%BF%94%E7%A6%BE%EF%BC%8F%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jpg?1736045767)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製造業的移工受傷、職災機率遠高於平均,政府應加強工廠勞檢!」台灣移工聯盟、印尼移工團體SEBIMA等團體5日於勞動部門口召開記者會,呼籲加強移工多的製造業工廠勞檢。有移工指控,因長期從事粗重工作導致腰椎間盤突出,但雇主不願認定為職災,還非法解雇移工,呼籲勞動部應協助解決移工安全問題。
抗議現場約有50位移工高舉紅、白色旗幟,手上拿著「工人團結,反對剝削,捍衛健康權」、「全面勞檢,防止職業傷害」與「移工不是賺取利益的工具」,高喊印尼文的口號表達不滿。
移工工傷黑數多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張郁不滿指出,台灣目前有47萬名製造業移工,大多從事4D(危險、困難、骯髒與低賤)、本地人不願意做的工作,許多高風險、重勞力的事情也都給移工做,導致許多移工常出現如手、腿受損等明顯傷口,或是腰椎間盤突出等隱性傷害,但因為移工只能在台灣留12年,不能連續工作,難被認定為職災,因此無法獲得賠償。
「即使被認定為職災,雇主也常常不願賠償!」張郁痛批,包括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食品與飼品和塑膠製品業,相關行業移工占比比其他製造業高,同時移工的失能傷害頻率與嚴重率也高於製造業平均、遠高於本國勞工,但許多移工遭遇工傷常常以私下陪一點點錢了事,移工工傷實際上更多。
受傷難被認定職災
移工Anas指控,2024年3月,他被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並接受手術治療,術後需半年以上的修養時間。然而,雇主拒不承認這是職業災害或職業病,甚至在他術後僅三個月、仍在休養中時非法將他解僱。即使他獲得醫師的職災診斷,雇主依然拒絕支付包括資遣費、醫療費和工資在內的任何賠償。
「我在台灣待不夠久,受傷不能算為職業病!」另一位移工 Sutar歎說,他的腰椎在2022年9月開始出現疼痛的症狀、2023年6月忍不住看醫生,但當時在台灣僅工作了7年,而認定職業病需要至少8至10年的工作時間,因此相關症狀雖是因為長期搬運重物造成的,但仍未被視為職業病。
移工多工廠要專案勞檢
勞團呼籲,勞動部應針對移工比例高的中小企業進行專案勞動檢查,主動介入並全面輔導企業進行職安升級,檢查結果應公開報告統計;勞檢應允許申訴工人以及委任團體、律師陪同,確保檢查過程公開透明;勞動部應立刻召集職安署及各地勞檢處,針對移工職場安全問題進行協調會議,制定具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