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障者兒少安置多 社家署願提供資源

呂翔禾 2024/11/19 11:50 點閱 6263 次
衛福部官員林資芮(右)19日在研討會分享台灣兒少收容的現況。(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衛福部官員林資芮(右)19日在研討會分享台灣兒少收容的現況。(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台灣有17%安置兒童是身障者,需創造更友善收容環境!」衛福部社家署兒少組組長林資芮19日在研討會分享兒少安置政策時表示,我國兒少安置在收容環境、頻繁安置等面向都還有精進空間,會嘗試引入特教資源,讓身障安置兒少更安心。有與會者建議,台灣與日本同為儒家文化,應持續強化家庭安置,而非如西方多設立安置機構。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19日舉行「同舟共濟迎向韌性世代:兒少安置與自立學術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與政府官員分享兒少安置政策與各類建議。

安置受少子化挑戰

林資芮在會中表示,兒少安置人數雖然逐年減少,但可能是因為少子化導致。另外,機構安置為多數(50%)、寄養安置次之(35%),機構安置有減少趨勢,親屬、寄養、團體與居家托育的比例有提升,但年輕夫妻不生小孩、想要協助安置的意願也下降,寄養者高齡化、兒少問題複雜化下,兒少安置也遇到不小挑戰。

「安置兒少中有17%是身障者!」林資芮表示,8成身障安置兒童是安置在兒少機構與寄養家庭,但因為監察院曾糾正過衛福部,認為安置機構多成人,恐讓身障幼童成長受限,因此衛福部也在檢討如何改善,有可能仿效高雄引入特教老師,進行如床邊故事等活動,讓身障安置兒童能更安心。

頻繁安置有損發展

她也指出,目前有待解決的問題包括1、家長申請安置比率較高;2、兒少家外安置時間較長;3、機構安置比率較高;4、多數安置兒少有轉換安置經驗;5、自立培力及支持資源尚待加強與6、替代性照顧品質尚待評估,因此政策會希望減少不必要安置、提供適當之替代性照顧等方式處理。

預防不必要之安置部分,林資芮舉例說,會盡量讓兒少留在原生家庭生活成長,透過教育訓練、社工訪查,還有社福中心、家暴與性侵害防治中心,執行漸進是返家,若無返家可能,也要及早進行自立生活訓練。提供適當之替代性照顧部分,會設法減少照顧人力流動率、補助機構人員服務費、修繕費用等維持照顧量能。

應強化家庭安置

現場有與會者建議,歐美希望收容機構多、在家庭安置小,但以日本為例,因為儒家文化的關係,兒少安置仍以家庭居多,而日本官員很有自信對國際審查官員表示家庭可承擔安置兒童照顧功能,希望能仿效日本、強化家庭照顧功能。林資芮表示,安置政策確實有必要依照國情調整,會將意見帶回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