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財劃法修法爭議大 總統應發揮院際協調

醒報編輯部 2024/11/11 14:29 點閱 1886 次

財政劃分法是近來最重要的立院法案。主要是對中央跟地方的稅收跟分配財源重新劃分,因為從1951年首次公布後,最後一次修正是在1999年,已經是25年前了。這中間台灣的地方縣市編制變化劇烈,現在已經有六個直轄市,還用當初的立法邏輯已經明顯不適用。

到目前歷經三任總統後,在野黨於6日送出財政委員會,但是朝野間的鬥爭,仍讓這次修法蒙上陰影。

新法地方財源大增

國民黨版的修法當中,將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比例由現行的75%:25%調整為60%:40%。中央要將15%的收入返還地方。中央統籌分配稅款部分,現行「所得稅」中央分配給地方的比例由10%提高至25%、「營業稅」由40%提高至100%、「土地增值稅」改為直轄市和縣市徵得的稅收均100%留於地方。

這樣的試算結果,新北市將會增加619億元稅收;彰化縣增443億元次之;台中市、屏東縣各增400億元以上;台北市增377億元排名第五;桃園市增352億元;台南市增254億、高雄市增330億元。

光從這些數字就能看出這是一筆非常驚人的預算,對各縣市來說,都會是非常大的及時雨,但是也能看出像是直轄市中的高雄市分配較少,因此反彈也很激烈。如此重大的法案,在財政委員會處理時卻被批評,國民黨強行三分鐘就送出委員會。

行政院應有版本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就痛批,財委會未逐條討論、未停止討論即處理條文,根本是把六千多億元當作兒戲。這的確很誇張,尤其高縣市長陳其邁當天還親自來到委員會想要說明,不管國民黨版本如何,也該尊重當事人之一的高雄市,急事更該要緩辦,倉促處理只會引來更多反彈。

但對於執政黨來說,財政劃分法其實一直都有被提上檯面。民進黨跟國民黨光是為了財劃法的提案前後就各自有三十多件,不可不說對於提案都有高度共識,差別只是分配比例不同。時任立委的總統賴清德曾參與提案、連署共四次,副總統蕭美琴則多達十一次。但是在這次的修法當中,行政院卻是拒絕提案,強調現行制度運作無虞,就算要修法,中央跟地方的權責應該要劃分。所以並未考慮提出院版修法草案。

既然如此,過去民進黨何需多次提案?而且如果認為中央地方事權需要劃分,不是更應該積極參加討論?尤其現在地方選舉馬上又要到了,這個議題就算現在可以逃避,接下來兩年內也一定會碰到。

對於許多縣市來說,這些分配款何其關鍵。像是高雄市有意角逐的國民黨立委柯志恩的想法就與國民黨版本有所不同,經過幾番折衝,國民黨內部也有反省聲浪,就可見這件案子還需要更多討論。如果執政黨自己迴避提案,就是放棄了在修法上的話語權。

總統可院際協調

總之,執政黨不該把責任全部甩鍋給民進黨立院團隊,至今為止,幾乎是讓民進黨立院黨團採取焦土作戰,希望拖延國民黨的立法程序,不過按照民主原則,恐怕也只是拖一天算一天,不可能真的能完全擋住。難道最後又要走上釋憲的老路嗎?

行政院最好跳出來捍衛政策,儘速提出法案需求,尤其這樣全國性矚目的案件,已經沒有不修改的空間,從如今兩個直轄市暴增到六個直轄市就是明證。

如果行政院感覺左右為難,那總統賴清德不妨拿出憲法賦予的院際協調權,由總統來親自指揮協調這攸關柴米油鹽的稅收分配,相信這樣的重要性不會有人去否定。總統畢竟過去也在立委跟台南市長任內,參與過財劃法的修訂,可以用更寬廣的角度來進行思考。

台灣不能再繼續動亂下去,尤其這樣關鍵的法案,沒有兒戲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