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候〉全球氣候目標面臨挑戰多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4/11/03 15:38 點閱 1832 次
總統賴清德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 期許落實創新轉型改變 迎來世代永續成長機會。(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 期許落實創新轉型改變 迎來世代永續成長機會。(總統府提供)

十月24日聯合國環境署發佈了《2024年排放差距報告》報告,緊接著在28日,世界氣象組織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也分別發表了最新版的《溫室氣體公報》及《2024年國家自主貢獻綜合報告》。這三份報告,給即將在十一月11日於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第二十九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鋪陳了當前世界氣候暖化的凶險背景。

氣候暖化形勢十分嚴峻

《溫室氣體公報》指出,2023年全球大氣層的溫室氣體濃度,不論是二氧化碳、甲烷或是氧化亞氮都創歷史新高,進一步加劇了氣候暖化的趨勢。其中,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積累速度太快,已經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在短短20年間增加了11.4%。

人類長期以來持續燃燒化石燃料,是造成溫室氣體濃度上升的主要驅動因素。另一方面,地球氣候系統的自然變化也升高了溫室氣體濃度的波動;例如,聖嬰現象導致廣泛的乾旱和大規模森林火災,進而降低森林等碳匯的吸收效率,而海洋暖化又導致溶解在海水裡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並滯留在大氣層中,形成惡性的循環。

碳減排差距擴大 控溫1.5 ℃已無可能

根據《2024年排放差距報告》,全球2023年排放了57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的溫室氣體,比2022年成長了1.3%,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破紀錄的數字還不包括去年加拿大災難性森林野火,以及俄烏戰爭、以巴衝突所造成的碳排放,因此實際的排放量其實更高;顯示除了歐盟27國減排了7.5%以外,其餘國家的碳減排行動至今毫無實質的進展。

該報告指出,要達到「巴黎氣候協定」升溫不超過1.5℃的目標,到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比2019年的水準下降42%;就算僅實現2℃目標,到2030年排放量也必須下降28%。很顯然的,我們的排放差距是越來越大了,按照目前的趨勢,將全球暖化限制在 1.5 ℃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要維持2℃的目標,也岌岌可危。

減碳政策怎麼推動?

再來看看《2024年國家自主貢獻綜合報告》的分析,就算是所有國家都全面達到了無條件和有條件(需要外部支援)的國家自主貢獻減碳目標,只能使2030年的預期排放量減少10%,導致本世紀末會升溫高達2.6~2.8℃。

若是繼續維持當前各國的減碳政策,我們更會面臨升溫高達3.1℃的災難性情景,將對人類健康、糧食安全、經濟穩定和自然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使數十億人陷入生存的危境。
因此聯合國秘書長不禁大聲疾呼:「我們正在地球的鋼索上搖搖欲墜。各國領導人必須立即行動,彌合排放差距,否則我們將陷入氣候災難的深淵,而最貧困和脆弱的群體將承受最大的苦難。」這當然也是COP29會議上必需達成的艱鉅任務之一。

臺灣減碳行動仍然保守

臺灣目前的減碳目標是規劃在2030年減碳23%~25%,相當落後於日本的46%與南韓的40%。在十月24日,賴總統召開了第二次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宣示要在明年調高我國在2030年、2032年、2035年的減碳目標,總算有了正面且良性的開始。

可是行政院長在十月29日應邀至立法院進行能源配比及電價政策專案報告時,指出政府2030年的目標為「綠電占比3成,燃煤占比2成,燃氣占比5成」。在化石能源占比仍然高達7成的情況下,要達成減碳25%的目標都十分困難了,更何況還希望再提高減碳比率呢!因此,我國能源若不快速轉型,大幅降低化石燃料的比率,2030年的減碳目標是無法達成的。

環顧世界、再回頭看看臺灣,若減碳行動繼續遲緩無力,我們後代的希望在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