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產品中常見的化學物質已導致大量女孩性早熟!「內分泌干擾物質」(EDCs),又被稱為「環境賀爾蒙」,這些物質會經由空氣、水、食物等途徑進入生物體內,干擾身體的內分泌。專家表示,關於內分泌干擾物質的研究報告不斷增加,更指出兒少大量接觸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會產生注意力不足或青春期提早等症狀。
性早熟提早發生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指出,在過去十年中,全球女孩性早熟的狀況大量增加,意味著許多女童在8 歲之前就開始出現性成熟的徵兆,青春期提早則會增加女性未來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和乳癌的風險。
《CNN》報導,喬治梅森大學全球與社區公衛教授布倫指出,內分泌干擾物質會透過模仿身體荷爾蒙、影響人體內分泌等方式,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如常用於食品容器或保鮮膜的鄰苯二甲酸鹽,就會影響到男性賀爾蒙分泌,導致男性精子數量減少、活動能力下降。
避免接觸干擾物質
布倫進一步說,還有愈來愈多科學文獻表明,民眾在兒少時期接觸到內分泌干擾物質的話,可能會導致注意力不足、青春期提早或糖尿病等症狀。他認為,家中灰塵內分泌干擾物質的濃度並不低,恐怕會對還在爬行的嬰幼兒造成危害。
民眾應如何避免接觸到這些內分泌干擾物質?非營利組織「環境工作集團」( 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科學家弗德曼說,內分泌干擾物質在日常環境中相當普遍,從個人護理、化妝品、飲用水到農產品,民眾都會接觸到少量的內分泌干擾物質,所以幾乎不可能完全杜絕這些化學物質。
布倫表示,從商品標籤判斷內分泌干擾物質含量非常困難,因為許多化學成分受到專利保護,也沒有硬性的標示規定。但他也強調,美國環保局已開始監控環境中的內分泌干擾物質,民眾也可透過線上資料庫來搜尋更安全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