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咖啡坊》汽車自製率全球知多少

邱文福 2024/10/23 12:26 點閱 71 次
汽車在台灣從起步至今,從來都是日本汽車代工市場,所以台灣每年45萬輛車只是整車進口與零件散裝組成車的差別。(網路截圖)
汽車在台灣從起步至今,從來都是日本汽車代工市場,所以台灣每年45萬輛車只是整車進口與零件散裝組成車的差別。(網路截圖)

汽車都由自己國家製造有必要嗎?目前全球198個國家(台灣算一個,地區不算),擁有自己品牌自己造車的不到10%,台灣有必要自製嗎?意義何在?

汽車自造的需要

台灣需不需要自製汽車?沒有人可以斷言。但是70年前裕隆嚴慶齡先生提出申請時,官方就覺得必須要有能力百分百自製,哪來的勇氣與決心?這點甚至到2024今天都沒有人知道,只曉得必須蕭規曹隨繼續硬幹下去,於是從百分百一路萎縮,總要維持個自製率的標準,因為不小心就可能馬上全部成為中國製造、台灣組裝。

何以致此?因為中國製造的汽車從20年前的國營專屬,出現所謂民企後,中國就全面拷貝全球各大車廠產品,畢竟中國14億的人口紅利必須善加利用,然後搭上一步到位的電動車戰略,傾國家的洪荒之力補助下,2018年中國總銷售量創下破天荒的2800萬數字,加上8000萬輛產能的設備,所有車廠向世界進軍已是必然,但是它們從不計較自製率。

車輛成為生活工具

台灣人口雖然排名全球57位,土地卻是137名。偏偏隔壁的中國土地是我們的270倍,人口則是60倍。我們每年賣車45萬輛,中國是該有2700萬輛,但是那樣的土地,就該上看5000萬輛。美國官方公布的領土面積為983萬平方公里(略大於中國的960),人口3.3億人,遠低於中國,但汽車生產銷售在2008年以前一直以每年1300萬輛左右稱霸全球,被認為是人口最多的已開發國家,美國也沒談汽車自製率。


”AA”
由於中國對台灣在政治企圖上的不友善,台灣可以不必自製汽車,卻不能淪為中國代工市場。(網路截圖)

以全國擁有車輛數統計,中國已經到的3.1億輛,美國為2.8億輛。台灣大約860萬輛。但是密度換算台灣每公里將近240輛,美國僅2.85輛,中國也才3.2輛。所以台灣全島都是交通壅擠的狀況。

較之公路總長度美國有690公里,中國520萬公里,台灣只有4.1萬公里。問題是,車輛的需求在台灣依然偏重,大台北的蛋黃區可以不需要自備車輛,其他地方大眾運輸及出租車輛都不是很方便,擁有自用車成為不得不的選擇,因此機車在台灣也高達1400萬台。

車輛生產重要性降低

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重工業基礎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指標,車輛生產就促使歐洲成為第一代全球霸權,然後美國在上世紀的飛躍成長也是拜車輛產業的發展,因此中國21世紀的汽車產業硬衝企圖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只是本世紀的科技變化在電腦、網路、晶片加入下,重工業裡汽車的重要性相對降低,金屬生產中的鋼鐵因素降低重要性。

相較之下,汽車自製的重要性對台灣已經完全失去意義。但由於中國對台灣在政治企圖上的不友善,台灣可以不必自製汽車,卻不能淪為中國代工市場。汽車在台灣從起步至今,從來都是日本汽車代工市場,所以台灣每年45萬輛車只是整車進口與零件散裝組成車的差別。比起日本每年500萬輛汽車市場卻不超過30萬輛進口車,台灣是進口車更值得開發的好市場。

總之,汽車商品從生到死的過程,自製率一詞說起來已完全沒有意義,因為從商人角度看,成本若重於品牌價值的創造,廉價當然是唯一道路,但是,如果經商成為協助敵國的行為,自然會產生後遺症。

購買汽車在行銷學中是客戶服務,其實後勤支援的技術能力與零件供應系統,才是汽車銷售成功的關鍵,也是消費者必須注重的部分。


”AA”
小型車更需要以高頂來創造室內空間。(網路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