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颱風假狂想曲 放假竟成首長的口袋紅包?

醒報編輯部 2024/10/02 16:15 點閱 5965 次

北高四縣市10月1日晚八點,宣布了10月2日放一天颱風假。有別於過去的齊聲歡呼,這次的放假可以說是爭議分歧很大,畢竟北北基桃在周二下午到晚上,除了零星雨勢之外,根本沒有絲毫颱風災害的跡象,連陸上警報都沒發布

果不其然,到了周三幾乎可以說是萬里無雲、徐徐微風的好天氣,直到午後才有微風細雨。更誇張地,因為颱風實質影響預計是週四,等於可能兩天的颱風假。

無風雨放假傷產業

很多產業就算面臨颱風,也是必須繼續上班維持產量的。積體電路、半導體廠商都得照常開工,因為這些製造業的產線不能說停就停。還是得召回員工出勤,那當然就得加倍發工資。

另外像是許多百貨公司,反而找回更多員工上班,因為颱風假沒地方去的人,都會往百貨電影院集中。等於這些企業家或老闆被剝了兩層皮,面對外面無風無雨的大晴天,真的只能啞巴吃黃蓮。專家試算,放一天颱風假,台灣經濟損失至少315億。

颱風假變首長紅包

曾幾何時,颱風假變成地方首長私相授受的紅包。這次北北基桃四縣市原訂統一宣布,卻在基隆率先宣布後,其他三縣市也只能跟進。這倒底是科學理性,還是隨興為之?

很多隱形成本的損失空前巨大,像是專門外送的業者,就有兩天因為颱風假依法不許外送,將會損失兩天的營利。停班停課的還有孩子,托嬰幼兒只能回家,父母也得在家陪同。但是這些父母的工作難道都有放假(勞基法規定颱風假無薪)?如果沒有依法可以休假,但是有多少人可以隨心所欲排假?

放颱風假的初衷,是為了避免災害傷及上下班的工作者。但是實際上,卻有很多業者是寧願付加班費,也要讓員工上班。員工如果沒有說不的權利,放假的美意也只是付諸於紙上。因此如果政府真要強制,除了特殊企業,像是媒體或是跟公共利益相關的,其實都應該嚴格禁止開業,包括百貨公司或美食街。明明外面颳大風,員工還得冒著風雨上班,陪笑臉招待客人。這樣颱風假的意義到底是甚麼,變相的傷害跟犧牲了這些服務業的民眾。

民意不應是藉口

這次放假的決策,尤其在北部,顯得突兀又倉促。居然還有政府首長以自己臉書是否獲得讚賞,顯得洋洋得意。如果臉書可以治國,那還要甚麼決策程序,根本就是變相民粹,讓人遺憾。

補救之道,應該是放完颱風假,就應該要相對應補班補課,不能只考量員工的福利,卻只讓業者接受損失。

政府其實都有放假的標準,可惜這次台北市居然以風勢最大的陽明山作為參照,其實陽明山當地有多少人口呢?如果真的只有那邊的風勢超過標準,那也可以讓當地的人停止上班上課,不是更符合比例原則嗎?

政府首長誰沒有民意壓力,但是出來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收入,企業主少了一兩天收入看起來不多,但是員工家庭每一個要吃飯的人,可是一餐都少不了。如果還是用這種浪費的心態來做決策,不肯回歸科學理性,那贏了民心,卻輸了經濟。尤其是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每一個明眼人都不會予以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