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在本月6日發布的最新觀測數據顯示, 剛剛過去的八月地表均溫為16.82°C,超越去年八月的舊紀錄,較1991~2020年基準高0.71°C,再創歷年單月的最高值。
創紀錄的高溫夏季
不僅如此,從去 年九月到今年八月連續12個月期間的均溫,比工業革命時期的基準高了 1.64°C,大幅越過「巴黎氣候協定」的1.5°C門檻,同時今年全球六~八月的夏季平均氣溫為 16.80°C,創了最新的高溫紀錄,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
縱然去年六月開始的聖嬰現象已於今年五月落幕,有降溫效應的反聖嬰現象預計秋後會接續登場,但由於今年前8個月的均溫月月偏高,未來4個月的均溫至少要下降0.3°C,2024的年均溫才會低於2023年,但是這種情況幾乎難以發生,使得氣候學者非常確定今年將是有史以來最高溫的一年。
氣候學者警告說,今年的高溫是全球不斷翻新記錄的最新事件,但不會在這裡停步,因為大氣層還在累積的溫室氣體濃度,會繼續推高全球的氣溫,目前我們只是試嚐前菜,更可怕的夏季熱浪還在我們的前面。
各地災難
今年夏季飆升的氣溫燒焦了地球大片地區,考驗人體承受的極限,也加劇了致命熱浪、破紀錄野火、破壞性風暴、和豪大雨的衝擊。
在亞洲,中國大陸、韓國、日本都經歷了自 1961 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從水稻到玉米的農作物都大幅減產,如日本就正面臨30年來最嚴重的稻米短缺困境,一些超市限制顧客每次只能買一袋米,迫使日本政府重新評估糧食系統的因應能力。韓國今年夏天『熱帶夜』(晚上最低氣溫>25°C) 的日子高達21天,是往年平均值的3倍以上,造成電力供應緊張與醫療系統熱傷害的就診壓力。
歐洲也遭遇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地中海和東歐地區最極端,多地的氣溫超過40°C,義大利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嚴重乾旱,希臘首都雅典遭蔓延的野火侵襲,不得不緊急疏散遊客。連位在北極圈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八月的均溫竟然達11°C,前所未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經歷了連續101天溫度超過 37.8°C的酷熱日子,紐約因鐵路軌道過熱而取消了多班通勤列車,使往返的上班族大受影響。
35 °C已是日常
我們臺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也度過了酷熱的夏天,不僅35°C的天氣已經成為日常,其中有7天的絕對最高溫都超過40°C,清楚顯示臺灣也正邁向更高溫的未來。
受到氣候暖化的影響,近年來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增大,並向西延伸,不但容易帶來高溫熱浪的天氣,還影響颱風的路徑走向。以今年來說,西太平洋八月共有6個颱風形成,卻因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強,盤據了華南到長江下游一帶,阻擋了颱風的接近,導致6個颱風都往日本而去,形成「零侵臺」的情形。
颱風是臺灣降雨的主要來源,占了年降雨量的四成,未來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發生異常偏強又西伸的頻率增加,會減少颱風期的降雨量,嚴重影響臺灣水資源的穩定供應,是我們的一大隱憂,政府要及早籌謀因應的方案。
加強教育與行動
如今氣候暖化的腳步太快,在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受到破壞性的影響,使我們有如生活在不斷有炸彈和槍聲的戰區,我們絕不能忽視。
去年在聯合國第28屆的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了一項關於教育和氣候變遷議程的開創性宣言,指出教育在因應氣候暖化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呼籲各國要制定氣候智慧型的教育政策納入國家的氣候戰略裡,提高全民對氣候暖化及其影響的認識,學習永續環保的生活方式,培養解決氣候問題所需的技能,這是我們政府應該積極去推動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