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房貸政策進退失據 影響人民信心

醒報編輯部 2024/09/04 19:34 點閱 1583 次
行政院長卓榮泰,召集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和國內超過20家銀行代表開會,嚴肅裁示銀行不能對首購族、新青安房貸用戶「限貸令」。(網路截圖)
行政院長卓榮泰,召集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和國內超過20家銀行代表開會,嚴肅裁示銀行不能對首購族、新青安房貸用戶「限貸令」。(網路截圖)

貸款族這幾周可以說是焦頭爛額。原先政府開放的新青安政策,就是為了讓年輕人順利買房。沒想到後來傳出限貸令,讓貸款族急壞了、竟然貸不到款。接著政策大轉彎,行政院跟央行又下了指導淇,變成必須放款,讓銀行哀哀叫,這當中的轉折,其實曝露了台灣貸款體系的不穩定,也看出了政府為了快點取得效果,越俎代庖,反而讓外界更不信任政府。

過度指導影響信心

當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後召集國內超過20家銀行代表開會,並且嚴肅裁示銀行不能對首購族、新青安房貸用戶「限貸」,還必須滿足其購屋需求時,外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銀行都會希望盡量多貸款出去,才能收到利息,那為什麼今天銀行會反其道而行,是不是銀行的現金流出現問題?

銀行父子騎驢

台灣的銀行因為有完整的監管制度,因此對於現金管控非常嚴格。對於目前貸款不動產部分,央行其實有報告稱:「本年6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升為37.4%,接近歷史高點之37.9% ,顯示銀行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有待進一步改善。」也就是說,就連政府都承認,銀行資產貸款給不動產已經太多了,需要特別監控。

不過矛盾的是,央行又要求「請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但是又限定不能對首購族、新青安房貸用戶「限貸」,必須滿足其購屋需求。甚至如果有態度不佳的還可以向政府投訴,這不是明擺著要求一定要貸款嗎?這樣指導不就是代表銀行自我的管控是有問題的,才需要政府出面介入嗎?

銀行理論上可以接受央行的指導,但是如果還有行政院的指示,那就代表了多頭馬車,這樣的混亂對於放貸政策其實是不利的。當人民看見銀行不能自主,就會認定這個制度有問題,那衝擊的就是整體對於社會經濟的信心。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不斷出現的專家擔憂,甚至連銀行都抱怨朝令夕改,無法適應。

政府重在預警

政府應該要回歸制度的監督,明確遊戲規則,讓銀行在風險以下去進行放貸。保障首購族的確是立意良善,值得鼓勵。但是如果希望盡善盡美,最好能給予房貸利率更加優惠,因為近來已經傳出,就算放貸成功,利率都高到嚇人。反而又變相讓銀行牟利了,從8月以來不動產放款的消息非常混亂,行政院跟央行肯定是擔憂經濟出問題,才會出手管控,但是過度的干涉,其實是對專業的不信任。

現在美國、日本的經濟市場都很浮動,股市動輒上洗下沖,越發證明經濟的不穩定因素很多。政府如何預先因應,包括房市、股市跟匯市,都需要設立預警跟應變機制。如果腳痛醫腳、頭痛醫頭,反而讓政府更顯疲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