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值得參考的日本地震警報

醒報編輯部 2024/08/22 17:18 點閱 3232 次
日本氣象廳於本(八)月8日在九州宮崎縣外海發生規模7.1的地震後,隨即發佈了首次「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的警報,預計一周內在日本南海海槽發生大規模地震的風險極高,提醒日本民眾注意巨大地震可能發生的危險。(中央社)
日本氣象廳於本(八)月8日在九州宮崎縣外海發生規模7.1的地震後,隨即發佈了首次「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的警報,預計一周內在日本南海海槽發生大規模地震的風險極高,提醒日本民眾注意巨大地震可能發生的危險。(中央社)

日本氣象廳於本(八)月8日在九州宮崎縣外海發生規模7.1的地震後,因震源位於南海海槽地震假想震源區內,隨即發佈了首次「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的警報,預計一周內在日本南海海槽發生大規模地震的風險極高,提醒日本民眾注意巨大地震可能發生的危險,並做好防災的準備;日本首相為此甚至取消了中亞的出訪行程,留守在國內因應可能的災情。

發布巨大地震警報

所幸一週以來都沒觀測到警報區內有地震活動的特別變化,日本氣象廳已在15日傍晚5時解除了巨大地震的警報;但是日本政府仍表示,巨大地震的警報即使結束,發生大規模地震的可能性還是存在,呼籲民眾平時仍須持續做好地震的防災準備。

日本與臺灣一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頻繁,因此發展有效的預警系統至關重要。隨著地震監測技術的進步,日本的氣象廳能夠更準確地預測地震的規模和震央位置,從而大膽的及早發出警報,希望提高對於大規模地震的反應能力,讓民眾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避險,標誌著日本在地震預警技術上的一個新里程碑,確是值得我們肯定與學習的。

地震預測難度高

這次日本氣象廳的地震警報與我們通常所熟知的「地震速報」不同,地震速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後,透過各種媒介(如電視、廣播、手機應用程式等)迅速發布的有關地震的資訊。而此次的警報則是地震的預測,主要根據地震活動的歷史數據、地質特徵和其他相關因素,預測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規模。

這種預測過程涉及了地震過去的發生頻率、強度和分佈模式,以識別潛在地震的活動範圍,並分析地層、斷層和不同地質結構對地震成因的影響,以及利用統計方法與數學模型模擬地震的可能趨勢,預測未來地震的事件。當然,廣泛的使用地震儀、衛星定位系統等設備持續監測地殼的運動,以便及時偵測到可能的地震前兆,更是十分關鍵的基本數據。

地震預測的限制

然而目前的地震預測技術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戰,還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的具體時間和規模,因此地震預測通常是基於概率的評估,而不是確定性的現象。這使得地震預測在實際應用中面臨一定的限制與困難,以這次日本南海海槽的巨震預警來說,雖然沒有發生實際地震,但預警的發布仍然帶來一些後續的影響。

首先,如同颱風警報的發布一樣,一定造成民眾心理的恐慌和不安,引發生活及防災用品的搶購潮,影響社會穩定;再者預警期間會導致某些企業生產線預防性停工,影響生產效率和供應鏈的運作。此外交通與旅遊業會受到影響,導致經濟的損失,若金額過大,可能衍生法律訴訟和賠償責任的爭議。最後,如果地震沒有發生,還會影響民眾對政府及相關機構的信任度,質疑預警系統的準確性。雖然有這些負面的影響,地震預測與即時預警仍然對於提高防災減災具有重要的意義。

臺灣強震風險高 預警重要

我們臺灣與日本的地質構造背景相似,先天性地震活躍頻繁且風險高,今年四月3日發生了規模7.2的花蓮地震,就是提醒我們一定要隨時保持警覺。

日本這次的地震警報經驗,顯示出地震預警系統的必要性與完善的發佈準則。政府要加大對地震科學研究的投入,進一步改善預測地震的能力,並要持續檢討和加強基礎設施的抗震能力,確保在強震發生後能夠保持正常運作;還要加強民眾的地震防災教育,提高大家的危機意識與應變能力,同時定期進行應急演練。這些是建構危機管理機制的重要工作,可以確保在大地震發生後我們能迅速進行救援和恢復常態,以降低地震災害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