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擔心氣候通膨 環團籲設補償金

呂翔禾 2024/08/13 11:32 點閱 10951 次
環團與學者13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氣候通膨的影響。(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環團與學者13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氣候通膨的影響。(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極端風災讓蔬果價格大漲的狀況只會愈來愈多,政府應該設立『氣候通膨』補償金!」綠色和平13日舉行氣候通膨民調記者會,發現有9成民眾擔心極端氣候讓物價上漲,因此呼籲政府設立極端氣候補償金,並擴大綠能投資。中研院學者許晃雄則建議,應該有整合性的科研機制,擴大對氣候變遷的研究,以利制定政策。

極端氣候讓資源短缺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表示,綠色和平7月進行「氣候通膨有感民意調查」,發現超過9成民眾對物價上漲有感,並認為極端氣候事件是造成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有90.8%民眾擔心極端氣候會讓未來的物價繼續上升。

「乾旱高溫,還有強降雨,都讓不同農作物價格大漲!」方君維說,高溫方面,椪柑、玉米、冬瓜與柿子的影響最為嚴重,柚子漲幅最高來到3.4倍;強降雨則讓青蔥、茄子、芭樂與洋蔥在2021到2023年上漲幅度最高,青蔥最多漲到4倍。另外,她近日曾到菜市場買絲瓜,價格也比風災前上漲4倍,氣候通膨不可輕忽。

蔬果易因氣候大漲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表示,包括A菜價格近來也因風災上漲4倍,削好的鳳梨1顆從7、80元上漲到180元,竹筍一斤也要170元,可見極端氣候對物價的影響。另外,去年底至今的雞蛋已經沒有之前那麼短缺,但雞蛋的價格下降幅度仍不明顯,蛋商反應是生產成本過高,也是極端氣候對飼料價格產生的影響。

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指出,暖化讓台灣周圍海水愈來愈熱,對漁業相當不利,而益發極端的高溫乾旱與大雨也會讓農產量減少更多,政府雖然有設立氣候變遷委員會,但可能還需要設立更整合性的科研機制,投資氣候變遷研究,以規畫出因應氣候變遷的治理系統。

綠色通膨將可減緩

方君維呼籲央行需與環境部、經濟部合作,建立「氣候通膨影響評估」機制,以利政府對症下藥;另外,應設置「氣候通膨補償金制度」,讓受到極端氣候災害的民眾降低生活開銷,還有擴大碳換節能家電、加速再生能源設備安裝,從擴大綠色轉型投資來根本解決問題。

本報記者提問,由於未來將開徵碳費,加上電價有可能上漲,「綠色通膨」加上「環境通膨」是否會讓民眾生活更有負擔?方君維回應說,氣候變遷影響長期,因此氣候通膨都會持續影響,但綠色通膨有望因人類減碳幅度擴大而逐漸減少,呼籲政府應積極減碳,減緩氣候通膨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