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畫鑄真情、扭曲鍛纒綿--法蘭西斯‧培根‧名畫在高美館

簡秀枝 2024/07/09 17:29 點閱 2780 次
法蘭西斯•培根已然確立了鮮明的個人獨有風格,作品用熾烈奪目的紅、橘、綠等顏色,舞出—道道狂亂的筆觸,渦漩狀的人形,與幽靈般的建築形體。(網路截圖)
法蘭西斯•培根已然確立了鮮明的個人獨有風格,作品用熾烈奪目的紅、橘、綠等顏色,舞出—道道狂亂的筆觸,渦漩狀的人形,與幽靈般的建築形體。(網路截圖)

在高雄美術館舉辦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正展出英國戰後最負盛名的具象繪畫巨匠法蘭西斯•培根(Faancis Bacon,1909-1992)名畫「盧西安 • 佛洛伊德肖像3習作,1965」,隱藏許多動人故事,令人玩味再三。

培根筆觸抒發情感

法蘭西斯•培根每一道筆觸,都是滿腔情感的抒發,他將繪畫行動,視為對人體攻擊,創造出複雜、飽受折磨的內在圖像,令人印象無比深刻。

知名編輯兼作家西恩•伯恩斯(Sean Burns)作了專文說明巨作,牽引出兩位藝術家的愛恨情仇,倍添精彩度。

由於西恩•伯恩斯也是電影《Dorothy Towers》的導演,更是獨立出版公司 Queer Street Press 的共同創辦人,份量不容小覷,他撰寫了大量有關藝術和文化的文章,並且是泰特美術館的顧問委員會成員。他曾擔任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和牛津大學拉斯金藝術學院的客座講師。

藝術家的靈魂深處

泰特出版社曾出版他的專書《死亡》,該書探討了藝術中生命、愛和死亡之間相互交織的關係,足見在敍述法蘭西斯•培根與盧西安 • 佛洛伊德的份量,可以切中兩位藝術家的靈魂深處,鞭辟入里。

以下最西恩•伯恩斯對作品《盧西安 • 佛洛伊德肖像3習作,1965》背景的描述,非常入味,值得分享。

1944年,時值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進入終結之際,透過藝術家格雷厄姆•薩瑟蘭 (Greham Sutherland,1903-1980)的引介,法蘭西斯 •培根和盧西安 .佛洛伊德,初次見面,就一拍即合,很快成為經常相約喝酒賭博的好兄弟。

戰後繪畫巨匠

該對堪稱英國戰後最負盛名的具象繪畫巨匠,對於人體各自懷有難以自拔的癡戀,儘管風格迥異,盧西安 • 佛洛伊德喜歡在細節上,錙銖必較,法蘭西•培根則縱情於直率不羈的恣意揮灑,他們筆下的畫像,都聚納著一種令人無法迴避的疏離氛圍。

法蘭西•培根和盧西安 • 佛洛伊德,生活在飽受戰爭和經濟困境摧殘的倫敦,熙熙攘攘的酒館,擠滿大聲喧嘩的酒客,是他們經常流連忘返的場所,例如惡名昭彰的私人會所 (Colony Room Club),和滴水嘴獸酒吧(Gargoyle Club),其他進出頻繁的熟面孔中,包括了約翰 • 迪肯 (John Deakin,1912-1972)。該位受雇於《時尚》 (Vogue) 雜誌的攝影師,曾因不受控的情緒暴走行為,二進二出公司,並為此惡名遠播。


”AA”
圖說:高雄美術館舉辦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展出英國戰後最負盛名的具象繪畫巨匠法蘭西斯‧培根(Faancis Bacon,1909-1992)名畫。(高雄美術館提供)

畫壇名家的互動與交流

1963年初,約翰 • 迪肯安排了一場午宴,位在倫敦舊康普頓街 (Old Compton Street)上,那是一家專供生蠔的惠勒餐館(Wheeler's),他並為與會的藝術家們拍照 (那個專案後來未受採用)。

那天原始的底片,為外界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能深入了解那些重要畫壇名家們,私下的互動與交流。

法蘭西斯•培根比盧西安 .佛洛伊德,年長13歲,無疑滋養著該位後輩藝術家的天賦與才情,但同時也教壞了他,助長了他的許多惡習。

與盧西安•佛洛伊德在 1953年至 1959年間,有段婚姻的卡洛琳 •布萊克伍德 (Lady Caroline Blackwood,1931-1996),便曾憶述,那些年裡,「幾乎每天」的午、晚餐,法蘭西斯•培根都是座上客。

熾烈紅、橘、綠

到了 1953 年,法蘭西斯•培根已然確立了鮮明的個人獨有風格,作品用熾烈奪目的紅、橘、綠等顏色,舞出—道道狂亂的筆觸,渦漩狀的人形,與幽靈般的建築形體,他膽大無畏的繪畫,不僅汲取了自身生活經歷,以及工作室雜亂的書籍與紙片 ,同時也飢渴地收集各種來源的參考圖像,從外科手術、動物學書籍,乃至藝術史目錄、新聞報紙等。

以法蘭西斯•培根於 1953 年所作的名畫《以維拉斯奎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為藍本之習作〉 (Study after Velazquezs Portrait of Pope Innocent X)為例,他在該作中,同時揉入了兩幅原始素材圖像 :維拉斯奎茲的原作(約 1650 年),和謝爾蓋.艾森斯坦 (Sergei Eisenstein)執導的蘇聯默片 《波坦金戰艦》 (Battleship Potemkin , 1925 年)的一幅劇照。


”AA”
圖說:法蘭西斯•培根每一道筆觸,都是滿腔情感的抒發,他將繪畫行動,視為對人體攻擊,創造出複雜、飽受折磨的內在圖像,令人印象無比深刻。(作者提供)

聖經圖像退場

畫面中,一名年紀稍長的女性,正發出無聲尖叫,因為一枚子彈,射穿了她的夾鼻眼鏡。法蘭西斯•培根將兩個迥然不同卻都能使人望 「圖」 生義的符徵 (signifier),融接在一起,意欲隱微地指出,維拉斯奎茲畫作裡的教宗,内心深處,其實也蘊藏著艾森斯坦電影中戴眼鏡女子發散出的驚懼與孤獨。

法蘭西斯•培根的畫作,偏重在誘發他所描繪對象或畫面的能量或氛圍,而非只是用像攝影一樣的方式,去抓住或演繹一個特定的瞬間。照片通常是將現實凝結,法蘭西斯•培根所追求的,卻似乎是要讓現寶炸裂。

1950 年代,與 《聖經》 有關的圖像,關始從法蘭西斯•培根的畫作中退場,換上了他社交圈中的熟面孔,他透過刷塗,以及繪畫性的手法,凝鍊地描繪對象的心靈狀態,傳達出一種受盡折磨後的潰堤與崩塌。

兩位藝術家情誼緊密

介於1951 年至 1971 年間,法蘭西斯•培根所描繪的盧西安•佛洛伊德肖像,共計16幅之多,由此顯見,兩位藝術家之間,情誼緊密。(慣用活體模特兒作畫的盧西安•佛洛伊德,只畫過培根兩次。)法蘭西斯•培根也分别於 1964 年與1965年,用他最具代表性的深沉血紅色,創作了兩套名為《盧西安•佛洛伊德肖像三習作》 (ThreeStudies tor Portrait of Lucian Freud) 的三聯畫。

儘管該兩位藝術家,曾在 1950 和1960 年代,如膠似漆,幾乎「焦孟不離」,但那段關係,到了 1980 年代卻開始變得緊繃起來,最後在1985年,徹底決裂。

根據坊間說法 ,法蘭西斯•培根不時批評盧西安•佛洛伊德「向上社交」與龜毛的習性,但是從一段法蘭西斯•培根和他的好友兼鄰居、作家巴里 •朱爾 (Barry Joule)的對話錄音,可以推知,盧西安•佛洛伊德「要和法蘭西斯•培根一刀兩斷」,乃是出於嫉妒。佛洛伊德還拒絕將法蘭西斯•培根的1953 年名作《兩個人物〉(Two Figures),出借給任何展覽,該作品是他透過藝評家大衛 •席維斯特 (David Sylvester),以60英鎊的低價,向法蘭西斯•培根半買半相送的。該舉動,徹底激怒了法蘭西斯•培根,想必也加劇惡化他們原已岌岌可危的關係。

1985年,時任泰德美術館館長尼可拉斯•塞洛塔 (Nicholas Serota),以一項法蘭西斯•培根的大型回顧展為名,向盧西安•佛洛伊德商借那件作品,同樣狠遭拒絕,更是讓法蘭西斯•培根,怒不可抑。

資產捐給伴唱

法蘭西斯•培根在1992 年過世前不久,提到他與盧西安•佛洛伊德,形同陌路時,他曾表示「有點悲哀」,語帶明顯感傷。

1992 年離世後,法蘭西斯•培根的全數資產,包括位於里斯謬思路7號 (T Reece Mews) 的工作室,悉數遺贈給他的年輕伴倡約翰 • 愛德華茲 (John Edwards)。

高雄美術館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展覽中.展出法蘭西斯•培根的兩套名畫,一是《盧西安 • 佛洛伊德肖像3習作,1965》,另一是《教宗習畫之六,1961》,都非常珍貴,價值連城,絕對不要錯過!


”AA”
圖說:展覽展出法蘭西斯•培根的兩套名畫,一是《盧西安 • 佛洛伊德肖像3習作,1965》,另一是《教宗習畫之六,1961》,都非常珍貴,價值連城,絕對不要錯過!(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