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改變:一次前進一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醒報編輯 2024/07/04 20:44 點閱 809 次

人們常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地建立了許多習慣,這些習慣不知不覺形塑了每個人的人生,導向或好或壞的方向。本書從身分認同出發,逐步幫助讀者洞察改變的阻力,進而把改變的決心奠基在上帝所賜的力量之上,使好習慣得以長久,而壞習慣則能連根拔除,最終改變人生,帶來美好的成果。

當你知道自己需要並試圖改變,卻無法如願時,沒有比這更令人沮喪的了。克雷格牧師深知無論多努力,結果都不如預期有多難受,這也發生在他身上──直到發現書中這些實用且符合聖經原則的方法。他經歷了改變,而這些改變得以持久。

透過本書,克雷格牧師將幫助你經由以下方式找到在人際關係、習慣和思維模式中的真正改變。本書將聖經智慧與心理學完美融合,又加入實用的練習、真實生活故事和改變生活的屬靈洞見。無論你想減重、為婚姻注入活力、多讀聖經、擺脫債務或戒除成癮,克雷格牧師逐步驗證的策略,將裝備你啟動上帝所期望的生活。

如果你想改變,那你得正視這個事實: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對自己的想法。

這跟為什麼你會如此看待你所做的不同,別搞混了。你可能以為自己做決定時,單單只根據:權衡利弊、什麼會讓自己快樂、什麼對自己和家庭最好。非也。其實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讓我先用一個故事來解釋。

【例一】停車場的打架

當我還是個很年輕的牧師時,生命教會也挺新的,當時我們自豪地租下了一個小小的辦公空間。老實說,也沒什麼好自豪的,因為承租的空間很小,只不過剛好夠同工辦公和開會之用。這棟建築的情況大概介於《我們的辦公室》和《貝茲旅館》兩劇之間,我們的鄰居感覺不怎麼可靠。

不過,由於生命教會剛成立時是設在車庫,也在租來的空間聚會。因此,儘管這個地方十分普通,但是當我們終於可以在真正的辦公大樓租下一個小空間時,還是感到很驕傲。 

直到那天我們聽到「打架了,打架了!」

大戰一觸即發

某個週末下午,羅伯牧師和我正在工作(沒錯,牧師們不是只在週日工作),發現突然間有許多輛車連成串,朝我們的停車場開過來。我們當時第一個念頭是,該不會是要舉行感謝牧師的驚喜派對吧?繼而一想,這陣仗不可能是感恩牧師派對。

從大約二、三十輛車裡湧出的全是青少年。他們圍成一圈,圓圈中間有兩個傢伙,這兩個人開始脫掉襯衫。哦,啊,哎呀,打架了!

據了解,只要有個高中生說:「放學後我們碰個頭,就這樣!」我們的停車場就成了高中生的校外聚會之地。這是我們搬來這裡之後的第一場打架,眼看大戰一觸即發。

打架了!快住手!

我不記得當時我正在做什麼(或許在研究希臘文動詞,畢竟這是所有牧師平常在做的事),也不太確定當時羅伯牧師在做什麼(八成也是在研究希臘文動詞)。不過,出去看人打架顯然比我們當時在做的事情更刺激,於是我們從前門跑了出去,大叫:「打架了,打架了!」

雖然我們當時已是牧師,但畢竟是年輕人,所以,不騙你,我們就是想看這場大戰。然而到了停車場,我們倆互相看了一眼,心知肚明不能這麼做。因為身分,我們不該去看這場全武行。我們是基督徒,是牧師,是和平之子。不管我們想做什麼,都必須忠於「我們是誰」這件事。於是兩人從高呼「打架了!打架了!」變成「快住手!快住手!」

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例二】聖經怎麼說

箴言二十三章7節,上帝說:「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他心怎樣思量」是什麼意思?意思是我們會選擇自己所相信的故事版本。兩個境遇近乎相同的人卻可能發展出截然不同的自我認同。

例如,兩人的人生都經歷了諸多困難,故事一的主角可能會告訴自己:「我是個受害者,壞事總是發生在我身上。」另一個則以完全不同的自我認同度過人生:「我是個得勝者。不論生命丟給我什麼,我總能把它痛擊回去,然後繼續前進。」

而「他為人就是怎樣」又是什麼意思?這說的是我們是誰──我們的性格──形塑了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我們的思想是「我們究竟是誰」的投射,並由此形塑了我們的人生。我們別無選擇地活出自認是誰的人生──也就是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是誰的那種人生,並且根據這樣的自我認知做出各種決策。

【例三】心理學家怎麼說

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們反覆確認我在舉例一的停車場所經歷的事,以及舉例二,上帝在許久前透過箴言二十三章告訴我們的──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史丹佛大學教授詹姆斯.馬其(James March)稱此為做決策時的認同模式。研究顯示,做選擇時,基本上我們會(在潛意識中)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是誰?現在是什麼情況?換作別人,在我這種情況下,他會怎麼做?

你做決定時的主要根據是你的自我認同。例如,假設你工作過勞,你可能會:帶著滿滿的工作壓力回家,然後喝上兩杯酒。一整天工作好幾個小時,卻沒時間讀聖經。連續打了好幾個小時的電玩,卻找不到時間運動。為小事吼罵你的小孩。

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自我認同的伏流

大多時候,自我認同是一道潛藏的伏流,引導我們的決策模式和行為。有時我們能覺察那明顯可見的影響,甚至會在做出不當決策時怪罪這些影響力。

為什麼你的閨蜜老是跟一事無成的傢伙在一起?問問你的閨蜜吧。她會告訴你,她也不想這樣。但因為這就是她,她一直以來皆是如此。她很想要身邊有個伴,但總是一再吸引到不對的人。

為什麼你的某位朋友老是為錢煩惱?問問他。他會向你解釋,說自己就是不善理財。他不想亂花錢、也不想一直欠債,但他就是會這樣,這就是他。

不!你的朋友們才不是這麼回事。但如果他們一直相信自己就是這樣的人,這信念會影響他們的人生,以至於最後他們真的成了這樣的人。他們的行為是被自己的自我認知,而不是由上帝賜予的真實自我認知所驅動和引導。

再說一次: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練習:背後那個「人」

使用你在練習一中寫下的「停止」事項,思考是什麼驅動和引導你的行為?哪一個「你對自己的看法」激發了「你所做的事」?請仔細明確地回答。挖掘得越深,越能顯露你的心思意念,改變的機會也就更大。

運用這個練習幫助你確認,那些會讓你的人生一再重複出現某些結果的自我認知是什麼。找出會這樣做的背後理由;找出這行為背後的那個「人」是誰。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卻不然,因為上帝凡事都能。」(可10:27)
(宇欽/輯)

《啟動改變:一次前進一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克雷格.葛洛契爾
出版社:道聲

其他書訊:

《章魚的異想世界》
作者:麥可.斯塔瓦利奇
出版社:遠流

海洋和太空有著什麼樣共通之處,你可知道?為什麼章魚是「頭足綱」動物,頭
足綱的動物共有哪些,又該如何區分呢?

章魚為什麼長得那麼奇怪卻又如此聰明,牠有什麼奇特的生態習性,和人類有哪
些相似與不同之處。

又是何以能演化成今天的模樣呢?

本書將以嶄新的視角,將海洋化作是神祕的天外宇宙,解密「章魚」這群奇異
外星人。

作者將豐富的海洋生物知識,以親切風趣的口吻陳述,搭配優雅細緻的插畫圖像,
帶領讀者潛入海中逐步認識章魚的生活習性和特異功能,找出牠們到底是憑藉著
什麼過人本事,才能在汪洋大海中生存。

《人人應知的抵抗行動概念》
作者: 台灣防禦協會
出版社:支流

當代的戰爭形式,已經跟冷戰前一般性的國與國、軍力相當的「對稱戰爭」完全
不同,因為政治發展、技術演進加上地緣政治變化,「非對稱戰爭」會是現在霸權周邊國家可能遭遇到的最大挑戰。

面對這個問題,美軍提出「抵抗行動」的軍事概念,希望協助可能遭遇不對稱戰
爭的國家一些應對的方式。

本書根據的《抵抗作戰概念》(Resistance OperationConcept)便是其中代表作
品。

許多學者都指出,如同烏克蘭面對俄羅斯建立了適合自己「抵抗行動」版本,面
對中國的威脅,台灣可以採取的最佳策略就是依照本書建議,發展出台灣的「抵抗
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