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隨機砍人又出現 司法正義似遙遙無期

醒報編輯部 2024/05/22 16:06 點閱 1276 次

台灣又出現了恐怖的無差別砍人事件,一名學生居然帶著三把刀上了台中捷運,不幸中的大幸是,他遇上了一群見義勇為的民眾,紛紛不顧自身安危的跟這名刀客扭打,阻止的民眾臉上還被劃上長達十五公分的刀傷,但也因為這樣的英勇抵抗,才沒有讓傷害進一步擴大,兩名受傷的乘客也沒有生命危險。

其實這樣的案件,事前很難預防,事發當下更難防治,只能依賴現場的緊急處置,但真的發生了不幸,社會司法能不能還其公道,現在還是個問號。

受害者等不到正義

想想之前的小燈泡殺人案或是鄭捷殺人案,鄭捷雖然迅速被判了死刑,但是當眾砍下三歲小燈泡的兇手王景玉,居然經過多年的纏訟,依然是以無期徒刑定讞。相信許多人都對這樣的判決難以認同,這次再度出現這樣的兇殘案件,新任法務部長鄭銘謙也立刻被立委追問,死刑到底要不要執行?

很遺憾,鄭銘謙回答得不痛不癢,他只表示不適合談個人的立場,法務部的立場雖然主張死刑是合憲的,但是否會執行死刑,還要等待釋憲結果。

死刑不該推給大法官

重典不一定能治亂世,卻是治亂世不可缺少的利器。總統賴清德上任的時候,說要優先推動各黨都有共識的法案。其實死刑的支持度明明就是有八成以上,各黨立委幾乎都支持,卻因為少數人反對,遲遲不能推動。

法律有不可溯及既往的原則,針對已經確認的死刑判決來執行,不但合法也合理。政府明明知道釋憲過程曠日廢時,甚至可能得出與大多數民眾不同的判例,卻還是不斷拖延等候,對於受害家屬都是另一種折磨。光是想到加害者,卻不肯正視被害人,這種司法正義如何服人?

一個社會法治無法遂行,最怕的就是有法不能行,判罪不執行。現代社會犯罪模式日新月異,一旦有心行兇,往往因為武器取得容易跟公用交通工具的封閉性,造成的殺害人數往往超乎想像。面對這樣的社會現象,刑罰的有效性跟公義性就要跟得上犯罪。
新政府應該有新氣象,法務部與其遮遮掩掩不敢談自己的態度,不如積極爭取正當執法。身為政務官的擔當,應該在新政府上任時最為積極,怎麼會上任沒幾天,就已經官僚態度附身。尤其是民進黨正在立法院不斷抗爭,相對於全民的不滿,立法院中的各黨立委諸公,怎麼不積極面對,對於民眾的需求實在太過遙遠。

不正義要延續多久

死刑不執行,耗費的社會成本其實更加驚人,除了伙食費、獄舍經營跟管理費用等等。面對自己的生命終點遙遙無期,對於死刑犯也是折磨,與其推卸給大法官,不如積極面對民眾的訴求。

新政府剛剛上任,想想這個議題已經在過去八年中不斷拖延,而許多受害者或是其家屬都已邁入暮年,到底有幾年可以等待正義降臨。民進黨說政策要有延續性,請問這樣的不正義,也要繼續延續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