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民意變 兩岸政策也應再考慮

醒報編輯部 2024/03/25 18:13 點閱 1827 次
(中央社)
(中央社)

四年前,民進黨政府進入第二任期,對於九二共識一連串的調整,衝擊當時的兩岸關係。那時,其實社會有大部分的聲音,認為既然民進黨能夠在總統跟立委大選中都獲得足夠多比例的選票,那自然也有民意代表性,針對一些政策進行調整。

時至今日,這樣的立場依然未變,面對國民黨在立法院拿到過半席次,就算這樣的比例只是些微領先,也說明跟民進黨是各持半壁江山,國民黨也取得討論國家兩岸政策的代表權。

兩岸政策需調整

過去八年慣行的兩岸政策勢必就會造到衝擊,也需要進行調整。國家是整體的,沒有甚麼政黨擁有正當性去壟斷行政權,這是一種民主常態也是基本素養。

兩岸問題本來就敏感,近來的兩岸議題更是十分熱鬧。上禮拜還在為蔡英文總統是否應該在卸任前去太平島,當時藍綠就已經吵成一團。沒想到今天馬英九前總統又有重磅消息,4月1日至11日率領「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訪問廣東、陝西與北京,甚至有可能在北京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可想而知,一定又會對兩岸關係造成重大變化。但是這個變化肯定是兩面刃,端看各方如何運用,而不是直覺反射就是嗆聲反對,對現在的國際局勢跟台灣內部共處都沒有幫助。

國黨在兩岸有話語權

首先民進黨必須認知,國民黨取得了一半的國會席次,自然就有一定的民意代表性,兩岸雖然對峙,卻並非不能有溝通的機會。目前因為國家政策的關係,民進黨跟中國是全面停擺,但是台灣內部不是只有民進黨,如果在政黨溝通的層次,國民黨有可以交流的管道。

民進黨政府其實無力阻止,反而可以觀望成效如何?這就好像美國選舉,台灣不會輕易站在民主黨或是共和黨,而是會兩邊皆押,這樣才能取得雙贏。面對中國也是一樣,就算在軍事上準備的再充分,如果可以有更好的溝通防止衝突,其實都未必不可。
國民黨只要在法律許可範圍內行動,其實就達到國家的標準,亂扣帽子也無濟於事。

國黨論述要公平

不過對於國民黨自身而言,之前不斷鼓動蔡英文總統到太平島。當時是認為總統到太平島可以宣示主權,但是卻忽略目前在南海跟各國發生激烈主權衝突的,就是中國。

一方面馬前總統去中國訪問,甚至可能會見習近平,一方面又到南海太平島,可能激發台灣跟南海各國的對立,畢竟對於各國來說,國民黨立委包機去太平島,國民黨前主席又去了中國,是否容易對國民黨立場誤解,不得不三思。

一來一往之間,如果不能面面俱到,反而讓台灣被歸類到了親中一方的局面。相信也非國民黨所願,那是否就該在相關動作上更加嚴謹慎重,畢竟立院一半席次的最大黨,做甚麼事情,都代表著台灣一半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