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馬危言)電價調整恐引發通膨怪獸出籠

陳約翰 / 資深公務員 2024/03/20 11:21 點閱 1884 次
外界關注4月電價調漲對民生衝擊,經濟部次長曾文生18日表示,每月民生用電度數超過1000度以上的比率很低,占比僅2%多,約97%用戶的調幅不會那麼高。(中央社)
外界關注4月電價調漲對民生衝擊,經濟部次長曾文生18日表示,每月民生用電度數超過1000度以上的比率很低,占比僅2%多,約97%用戶的調幅不會那麼高。(中央社)

電價即將於4月調整,漲幅未定,台積電赴各地設廠,不動產炒風又起,民眾預期心理影響,物價蠢蠢欲動,通貨膨脹壓力將爆表,中央銀行應持續實施貨幣緊縮政策,並選擇性信用管制,各部會應通力合作,嚴防炒作物價,避免影響人民生活。

電價影響通膨

台電公司負債已高達3千多億元,如果沒有政府的預算撥補,以及電價調整,將無法再維持營運。4月電價調漲勢在必行,只是方式及幅度未定,但是,誠如央行總裁楊金龍所言:「最令央行擔心的是通膨預期心理自行實現。」一旦電價調漲,一定會直接帶動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揚,企業會將增加的成本,轉嫁消費者,百物飛漲,通貨膨脹不易控制。

從經濟學的觀點探討,歷次生產成本增加,如水費、石油、電價、原物料、煤、海陸運輸、金融服務、電信等,還是以電價的產業關聯性最大,因為幾乎所有行業的生產,都跳脫不了電力的使用,欲提高生產力,也還是需要增加電力使用成本,如果油、電價格齊漲,通膨將會像脫韁野馬狂奔,這是政府必須審慎考慮的問題。

應防止不動產炒作

最近媒體報導,電價上漲1成,通膨率增加0.12個百分點,這是學理推論的數據,還不包括企業將電價增加的生產成本,連本帶利轉嫁的效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觀光旅遊業已經在放話,電價上漲,旅館房間費每日要漲1千元,這種不分地區、旅館及房間等級,以及電價漲幅究竟多大的說法,正是預期心理自行實現的證明。

更需要警惕的是電價上漲,所牽動的房價問題。根據信義房屋統計發現,過去3年每次調漲電價,有2次房價都上漲。2023年4月電價調漲11%,一年內大台北地區房價指數也上升11%。2022年電價調漲8.4%,適逢央行5次升息,加上檢討平均地權條例,抑制了不動產上漲。

房子是用來住的

2018年4月,電價調漲3%,不動產上漲5 %。更證實房地產是火車頭產業的說法,其牽動的各種建材、物料、人力的生產成本,都會推動建築成本。另一項影響不動產價格的重要因素是「人為炒作」。最明顯的例證是台積電到各地設廠,只要消息發佈,還沒有收購土地,或整地開工,當地房地產就漲翻天。

以台積電宣布赴嘉義設廠為例,消息傳出時,太保房價實價登錄2房,每坪單價已賣到31萬至35萬元,當地人說這麼貴的房子,以他們的國民所得根本買不起,也住不起,根本是建築商炒作。最近行政院正式宣布,證實傳言為真,建商各種房價預估紛紛出籠,炒房料將再起一波。

台積電成炒房題材

台積電高雄設廠計劃一樣是不動產炒作題材,從2021年下半年宣布設廠至今,所在地楠梓地區房價狂飆,去(2023)年中古屋房價漲2成,新成屋漲3成,預售屋漲4成,價格比左營市區還貴,不少投資客已獲利出場,留下錯愕的當地居民,因為他們根本負擔不起那麼沈重的居住成本。

4月電價即將調漲,通膨怪獸蠢蠢欲動,中央銀行任重道遠,應該針對特殊行業實施信用管制,例如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今年1月已升至37.4%,高於前年底的36.8 %,放款集中度不降反升,央行應實施滾動式檢討,加強控制金融體系不動產放款,畢竟「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作的」,不容影響人民生活。

應嚴防炒作物價

其他行政院各部會,也應該在電價調升之際全面動起來,協調所轄企業界,不可藉機哄抬物價,造成不合理的通貨膨脹,例如交通運輸、通信、食品、觀光旅遊、不動產租金⋯,以及各類民生消費物價,都不應該以電價上漲為由,不合理哄抬物價,庶幾保護人民生活穩定安全,才是政府最重要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