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編劇看《周處除三害》的熱潮

潘俊隆 / 文字工作者 2024/03/17 11:10 點閱 30614 次
(電影周處除三害官方微博)
(電影周處除三害官方微博)

一個從吃便當開始、到吃便當結束的電影《周處除三害》,這段期間在對岸意外火紅,讓這部在台灣票房慘澹,匆匆收場的電影,居然能讓大陸人看出片中深意,進而起了共鳴。甚至有人還經過三刷、四刷,越看越過癮。

教科書級編劇功力

很久了,我對台灣電影已然提不起勁來觀賞。卻偶然在一週前的大陸短視頻中看到《周處除三害》的好評介紹,加上Netflix 排名第一的助勢下看完了整部電影。這下終於恍然大悟為什麼大陸人會喜歡這部片,而台灣人在當初剛上映時卻感覺很一般的原因所在了。

這電影非常好萊塢的,在影片開頭的十分鐘就已經交代了主角的人物個性,與未來命運及困境。而三幕式的電影結構,又清楚安排了三個主要人物的出場順序與各自的命運糾葛。

對於學習電影劇本寫作出身的我而言,這部電影的劇本實在是寫得太有創意、太令人折服了,堪稱教科書級的編劇功力。

豬、蛇及鴿子

首先,伏筆及懸念一開始就埋下,甚至在英文片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就已經讓人滿腦問號——這豬、蛇及鴿子究竟與《周處除三害》有何關聯,而古代周處除三害的典故除的不是這三害啊。

經過一番科普檢索,才明白在佛教中,鴿子、蛇、豬三種動物在輪迴圖的圓心,象徵著佛教三毒:貪、瞋、痴,也就是慾望、凶惡、痴愚,而在電影中分別對應了三個主要人物。這就是電影裡的周處——陳桂林(阮經天飾演)要除的三害(包含他自己)。

這個隱喻的創意在於把佛教三毒與周處除的三害做一個映像連結,再將人物分別套入三害,讓劇中的周處為了獲得靈魂的救贖,而除掉社會上的渣滓、毒瘤,同時讓人們記住有他這號人物的存在。

邪教的心靈道場

這部除了打鬥場面外,其餘劇情不管是對話抑或動作都含了隱喻或埋下伏筆。在角色身上及言行、動作上也都分別對應了貪、瞋、痴等電影圖像符號,甚至於黑色幽默及暴力美學都能完美融入電影中,用極具渲染性的背景音樂,烘托張力與緊湊無尿點的劇情。

其中最有意思的段落,在於猶如邪教組織的心靈道場那一幕。

對於影片中信徒盲目跟隨教主的「邪教」情節,有大陸影迷心有戚戚焉的說:「中國這邊就有超級大的邪教,人人都知道,不用多說」。但他認為,所有政治有關的聯想就是各自解讀,多數人主要還是把影片內容投射在自己的生活場景中。

編劇巧妙安排

而關於片中陳桂林一槍槍將信徒爆頭的畫面,更是讓大陸人看得目瞪口呆,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電影內這類場面是不可能通過政府審核的,這部台灣來的暴力血腥電影,之所以能夠通過官方審核,據說是因為大陸官方認為要讓大陸人民看到台灣的亂,因而能比較出祖國大陸同胞們是何其幸運的身在「幸福、安寧、祥和」的社會了。

只是沒想到,大陸人民非但沒有感覺到幸福,還對於政府開大門的嘲諷台灣,製造了反效果,硬是把邪教組織的尊者與大陸最高領導人對號入座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編劇巧妙的人設。對於電影中有李李仁飾演的警察陳灰,名字裡隱含了黑白混合的無間道形象,陳灰後來又在打鬥中瞎了右眼,頗有暗諷台灣警察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印象,讓人弄不清警察究竟是保護黑道,還是維護自己的立場,在片中總在重要時刻壞了事。

通緝犯被警察無視

另外,讓我印象深刻又感到莞爾一笑的橋段,是警局內排隊自首的掛牌。警察甚至就連全台第三大通緝犯的陳桂林都已經主動報上名字,都還懵懵懂懂,無法享受優先自首的特權,而渺小如他——通緝要犯陳桂林,只能與一般民眾乖乖排隊等候自首,這如何讓他嚥得下這口氣。

這等無視,遂讓陳桂林立下決心,必定讓全國人民認識他這號大人物——「我怕我死了,都沒有人記得我的名字」。於是,周處終於上身了。

主角陳桂林一開始與片尾的吃便當,首尾完美呼應。開頭是他吃完便當,隨即拿著黑道的槍,槍殺黑道大哥,模樣瘋狂又不可一世;結尾則是他依舊吃著便當,但卻是行刑前的最後一餐,並由警察拿著警槍正對著他背後心臟處射入,完成自我救贖,同時也迎來《周處除三害》中第三害被除的最終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