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全台兒童、青少年每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有過重或肥胖的問題!衛生福利部副署長賈淑麗4日於記者會指出,「不要覺得小朋友胖胖的很可愛,小時候胖,長大絕對也會胖」,肥胖更與癌症、心臟疾病息息相關。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倪衍玄指出,兒少肥胖,家長要從「少吃多運動」的生活習慣開始。
6成國人沒運動習慣
賈淑麗表示,最容易出現肥胖的年齡層是從34到54歲,而青少年肥胖率也不容小覷,尤其國、中小學生肥胖比率有上升趨勢。她強調,造成肥胖最常見的原因,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如國人規律運動的族群僅不到四成。
賈淑麗說,2022年10大死因中,如癌症、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與糖尿病等,有七個都與肥胖有關。她強調,為了推動「全齡健康體位」,不僅將健康體位觀念融入幼兒園,也持續發展肥胖防治教材,未來也盼能推動人工智慧體重管理,也讓運動不僅於特定時間特定地點。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分享說,肥胖不僅帶來健康衝擊,還可能引發失能,甚至導致社會勞動力下降。造成社會衝擊,根據世界肥胖組織預測,全球因肥胖花費的成本在2035年將達到4兆3000億美金。他也提醒說,許多減肥藥物大多數都是處方用藥,民眾千萬不要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
家長應帶頭減重
針對兒少肥胖的問題,倪衍玄指出,國建署建議,2到18歲的兒少每年一次定期進行肥胖篩檢,正確減重應從調整生活型態開始。他指出,小朋友的生活型態往往以家庭為主,如在診所遇到胖小孩,爸爸媽媽往往也有肥胖的困擾,所以家裡要建立「少吃多動」的習慣,就要從大人開始做起。